(二)第一步:3 第二步:第4号锥形瓶作遮光处理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第4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比第3号锥形瓶中金鱼生
存的时间短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能量)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第4号锥形瓶,第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
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 。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
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
解析:(一)从题中信息可知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
水、空气、温度。2号与3号瓶的差别是缺少河泥(内含微生物),因此证明分解者是
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个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关键是生产者所制造
的有机物大于或等于生态系统消耗的有机物,3号生态瓶中,金鱼藻制造的有机物
满足不了金鱼的消耗,最后导致金鱼死亡。(二)3号瓶有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因此
4号瓶除了进行遮光处理外,其他条件应该与3号瓶完全相同。由于4号瓶不能通过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金鱼的生存时间应该比3号瓶时间短。
答案:(一)阳光、水、空气、温度 (2)分解者 (3)1号和2号 (4)金鱼藻固定的太阳
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的能量
(一)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
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
胶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瓶号 |
1号瓶 |
2号瓶 |
3号瓶 |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 |
3 |
11 |
25 |
(1)1、2、3号锥形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
(2)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是说明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 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
少的。
(4)3号锥形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13.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有关表格中的√表示该动物胃中含
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
|
植物 |
食草昆虫 |
食虫昆虫 |
蛙 |
食虫鸟 |
鼠 |
蛇 |
鹰 |
食草昆虫 |
√ |
|
|
|
|
|
|
|
食虫昆虫 |
|
√ |
|
|
|
|
|
|
蛙 |
|
√ |
√ |
|
|
|
|
|
食虫鸟 |
|
√ |
√ |
|
|
|
|
|
鼠 |
√ |
|
|
|
|
|
|
|
蛇 |
|
|
|
√ |
√ |
√ |
|
|
鹰 |
|
|
|
|
√ |
√ |
√ |
|
(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
量为2×107 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 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 。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
解析:关于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
不能停止,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获得最大能量时要从最短的食物链计算。不同食
物链生物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蛇在捕食食虫鸟或鼠的时候,与鹰的关系为竞争,
鹰捕食蛇的时候是捕食关系。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
答案:(1)8 (2)2×105 kJ (3)3 (4)竞争和捕食 (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
解者
14.右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分析回答有关问
题:
(1)在此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在此食物网中, 属于
初级消费者,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
(3)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两个以上不同营养级的生物有 。
(4)猫头鹰在此食物网中可以占有 个不同营养级,如果猫头鹰的体重每增
加1 kg,则至少需要草 kg。
(5)兔和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猫头鹰与蛇之间的关系
是 ;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最根本的联系是 联系。
(6)在此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共有 个
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 ,是第 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 ,是
第 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 ,是第 营养级。
(7)由于捕猎的原因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会 。
(8)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生态系统
中,除了已知的成分以外,还必须有 等。
解析:对于有关食物网的习题,解题时首先要数清有几条食物链;其次,理清某
一生物在每一条食物链上所处的营养级,归纳出该生物共有哪几个营养级;最
后,弄清该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几种,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因素而减少
时,对另一生物的影响,可顺着关系线路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1)10 (2)兔、鼠、吃草籽的鸟、食草昆虫 猫头鹰 (3)食虫鸟、蟾蜍、
蛇、猫头鹰 (4)四 25 (5)竞争 捕食和竞争 食物 (6)草→食草昆虫→蜘蛛→
蟾蜍→蛇→猫头鹰 6 草 一 食草昆虫 二 蜘蛛 三 (7)增多 (8)草 非生
物的物质与能量,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1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
验证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实
验设计。
12.如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是 ( )
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
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
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
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
解析:由于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蚂蚁被老鼠捕食,但老鹰与蚂蚁之间不存在
捕食关系。在本食物网中,因为老鼠有多种食物来源,当蚱蜢减少时受的影响较
小,而蜥蜴只以蚱蜢为食,蚱蜢减少的较多时对其影响较大。老鹰与蛇为捕食关
系,蚂蚁以矮灌木等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
答案:B
11.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子,人们用网把留种
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
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
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
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而自动调
节能力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题干中的实例人为地缩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
系统的营养结构,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B
10.(2010·龙冈调研)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 )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
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解析:由图中的a、b、c之间的递减关系可以推理存在捕食关系。由a增加,b减
少,可知a不是生产者。由b增加能引起a的增加,c的减少可知,a与c不属于竞争关系。
答案:C
9.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
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
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 )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解析:a的耗氧量随着时间变化,在8-15 h,有光照时释放氧气,所以应该是进行
光合作用的生产者,b的耗氧量>c耗氧量,同时b在8-12 h时,耗氧量随着a释
放氧气而增加,说明是第二营养级,c则为第三营养级。
答案:D
8.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
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解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甲和戊;由辛构成的食物链有五条“甲→乙→辛、
甲→乙→丁→辛、甲→丙→乙→辛、甲→丙→乙→丁→辛、戊→丁→辛”;由于在
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利用率为“10%-20%”,所以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
少;丙的数量下降10%,乙和丁都还有其它的食物来源,所以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
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进而辛种群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
的除了丁和辛之外,还有乙和丁、乙和丙。
答案:D
7.(2010·临川质检)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
系,以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生
物群落包括其中各种生物(甲、乙、丙)。乙1的同化量越大,乙2通过食物链得到的
能 量越多。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真菌。无机环境中CO2可以
导致“温室效应”,它不能导致臭氧层破坏。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