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0)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的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成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将若干对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家系:一对果蝇子女),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成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药性的果蝇的父母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对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
(1)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 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前、中、后) 。
(2)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
。
23.(16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
材料2 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
材料3 试验表明,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桦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
材料4 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称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
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1)材料1说明 。
(2)材料2说明 。
(3)材料3说明 。
(4)材料4中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说明 。
(5)材料5中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 。
(6)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
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
22.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 )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
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21.采用DNA分子杂交方法,比较人与其他生物的差异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最多
B.人与黑猩猩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最多
C.人与猕猴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杂合双链较少
D.人与酵母菌的DNA分子杂交,形成的游离单链较少
20.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莱杭鸡是产卵量很高的卵用鸡。长尾鸡和莱杭鸡的培育成功是 (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生存斗争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19.“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18.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
A.表现型 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 D.肽链结构
17.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6.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理解是 (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15.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