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4925  394933  394939  394943  394949  394951  394955  394961  394963  394969  394975  394979  394981  394985  394991  394993  394999  395003  395005  395009  395011  395015  395017  395019  395020  395021  395023  395024  395025  395027  395029  395033  395035  395039  395041  395045  395051  395053  395059  395063  395065  395069  395075  395081  395083  395089  395093  395095  395101  395105  395111  395119  447090 

(四)卢瑟福原子模型(核式模型):

1、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核旋转,原子的核式结构可以圆满的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4、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原子的半径约为:10-10m;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10-14m。

试题详情

(三)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1、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发现电子,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2、汤姆生原子模型(枣糕模型):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电子象枣糕里的枣子嵌在原子里。

3、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结果:(1)绝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2)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3)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甚至被反弹回来)。

 实验结果与汤姆生模型推算出来的结果根本不符合。

试题详情

(二)氢原子的能级的概念和跃迁

1、氢原子的能级: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En=,对应的轨道半径公式为rn = n2 r1 ,其中n称为量子数,只能取正整数,E1=-13.6eV ,是基态能量的值;r1=0.53×10-10m ,是基态轨道半径的值。

2、氢原子各定态的能量的值,为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EK和势能EP的代数和,因为在选无穷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的情况下,各定态的电势能均为负值,其大小总是大于同一定态的动能值,所以各定态的能量值均为负值,因此不能根据能级公式En=,得出氢原子各定态能量与n2成反比的结论。

3、原子跃迁的条件:hν= E-E只适用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但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时则不受此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原子一旦电离,原子结构即遭破坏,因而不再遵守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论。此外实物粒子与原子相互作用而使原子激发时,也不受上述条件的限制。

[例题1]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则:

A、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增大;

B、电子的动能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原子的能级值增大。

[分析与解答]选B

  由玻尔原子模型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应从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在此跃迁过程中,电场力对电子做了正功,因而电势能减小。另由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氢核对电子的库仑力。

 K= m , 所以EK==

可见,电子运动半径越小,其动能越大。氢原子放出光子,辐射出一定能量,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小。

试题详情

(一)玻尔的原子模型理论:

 1、定态理论: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之中,在这些状态之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2、跃迁理论: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之间的能量差决定,即:hν= E – E

 3、轨道量子化理论: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试题详情

4、卢瑟福的原子模型。

试题详情

3、原子核式结构的发现;

试题详情

2、能级的概念;

试题详情

1、玻尔的原子模型;

试题详情

20.(湖北省部分中学2007年2月份高三年级月考检测)读两个半岛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甲.乙两个半岛中面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半岛,判断理由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某海轮从港口A走最近便的航海线到港口B,应依次经过哪些著名海峡?

(3)简要分析影响A.B两港口的共同区位因素。

答案  (1)乙(朝鲜)(2分)  乙半岛跨经纬度范围较大   (2)台湾海峡  朝鲜海峡  (3)沿海地势平坦;位于海湾,水深避风;陆上交通配合较好,经济腹地广阔(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试题详情

19.(2008年北京东城区模拟)依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有“地势饶食”,“无冻饿之人”,“千

金之家”。《汉书·王莽传》记载:荆州.扬州民众大多依山林水泽定居,“以渔采为业”。

   南朝《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带海

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雩(今陕西雩县).杜(今陕西西安南)之间不能比也。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地位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变化

的原因及这一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2)概括图17所示三个地区地理位置的共同特征,并分析其对发展经济带来的优势区位条件。

 (3)分别阐释a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b地区缺水的人为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指出图中c地区应大力调入的可再生能源。

答案  (1) 变化:由生产水平落后到赶上了北方先进地区。

  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加速了经济发展;统治者重视发

展农业生产。

  影响: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了基础。

  (2) 均为我国沿海地区(或东部经济地带)  海运便利

  (3) a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径流量较少,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均较大  b地区缺水的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水污染.浪费严重

  (4) 水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