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5038  395046  395052  395056  395062  395064  395068  395074  395076  395082  395088  395092  395094  395098  395104  395106  395112  395116  395118  395122  395124  395128  395130  395132  395133  395134  395136  395137  395138  395140  395142  395146  395148  395152  395154  395158  395164  395166  395172  395176  395178  395182  395188  395194  395196  395202  395206  395208  395214  395218  395224  395232  44709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搭建分子结构模型,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2)通过了解有机物分子三维结构的发现历史,体验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

试题详情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于简单有机物结构的学习,理解有机物分子空间构型与分子内原子成键方式之间的联系。

(2)学生通过合作搭建分子结构模型,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

试题详情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方式及空间取向。

(2)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和空间构型。

(3) 能识别饱和碳原子和不饱和碳原子。

试题详情

(一)本课预习题:

 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2、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以下正确的是:

  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

  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3、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中,波动说仅能解释的一条规律是

 A、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被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D、 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极短,一般不超过10-9s 。

4、对于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

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

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由于不同的金属的逸出功是不同的,因此,使不同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

 5、某介质中光子的能量是E,波长是λ,则此介质的折射率是:(C为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A、λE/h  ;  B、λE/ch ;  C、ch/λE  ;  D、h/λE 。

试题详情

(五)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等现象无可争辩的表明光具有波动性,而光电效应又无可争辩的表明光具有粒子性,对于宏观世界来说,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相互矛盾的、对立的,没有任何宏观物体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但对于微观世界来说,两者却是统一的,这可以从以下两个式子看出:

  光子的能量E=hν , 光子的动量P=  。

  这两个式子中的能量E动量P是反映粒子性的物理量,而两个式子中的频率、波长λ是反映波动性的物理量,就通过这两个关系式,把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定量的联系起来了,按照现在的观点,光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也就是说,光既是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又是粒子,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所有的光学现象。

 2、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统一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况下某一方面的性质比较突出而已,一般说来,大量光子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比如光的干涉实验中,如果使光流减弱到光子只能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曝光时间又很短,这种情况,底片上只出现一些无规则分布的点子,这些点子是光子打在底片上形成的,表现出了光的粒子性,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有大量的光子通过狭缝,底片上就出现了规则的干涉条纹。明条纹就是光子到达多的区域,暗条纹就是光子到达少的区域,在实验中看到了干涉条纹,这又表现出了光的波动性,显然我们可以把光的波动性看作大量光子运动的规律。 

 3、电磁波谱中的各种频率相差巨大。无线电波、微波的频率很低,由公式λ=知,它们的波长很大,容易发生干涉、衍射,因此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又由公式E=h知,它们的光子能量太小,因此很难观察到它们的粒子性,而伦琴射线、γ射线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就很难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但它们光子的能量却很大,穿透本领很强,就很容易观察到它们的粒子性。

 4、总的说来,波动性和粒子性都是光的重要特性,我们无法只用其中的某一种去解释所有的光学现象,而必须认为光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才能解释所有的光学现象。

试题详情

(四)光电管:

1、光电管:一种可以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器件;

2、应用:光电自动控制,有声电影还声、光纤通信等。 

试题详情

(三)光电效应方程:= h-W

 1、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

  (1)光电效应的意义:一个光子能量h被金属内的一个电子所吸收,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引力做功(逸出功),另一部分能量就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只有当h≥W 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极限频率0可由公式:h0=W,即0=W/h求出。对于某一给定的金属材料而言,逸出功W是一定值;对于不同的金属,W的值不同。故对不同的金属,入射光的极限频率也不同。

  (3)真空中的光速C=,所以=  , 由此可得出入射光的极限波长为

=  。 当入射光的波长0 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4)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由公式 = h-W 知 ,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是线形关系,但不成正比。

2、描述光电效应的图象: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变化的图象是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

(2)图线在横坐标上的截距表示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3)图线的斜率为= h ,即它表示普朗克常量h 。

试题详情

(二)光子说:

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E=hυ(h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可以完全解释光电效应:

3、逸出功(W):金属表面上的电子逸出时要克服金属原子核的吸引力而做的功。

试题详情

(一)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υ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υ0 ,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3)入射光照射到光电子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4)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3、波动说对光电效应解释的困难:

(1)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由于受到带正电的原子核的吸引,必须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中逸出。按照波动理论,光的能量是由光的强度决定的,而光的强度又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跟频率无关,因此无论光的频率如何,只要光的强度足够大或照射时间足够长,都能够使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产生光电效应。然而这跟实验结果是直接矛盾的。极限频率的存在,即频率低于某一数值的光不论强度如何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这是波动理论不能解释的。

(2)波动理论也不能解释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的强度无关。

(3)产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之短,也跟波动理论相矛盾,一束很弱的光波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能量分布到大量的原子上,怎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把足够的能量集中到一个电子上面使它从物体中飞出来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