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5074  395082  395088  395092  395098  395100  395104  395110  395112  395118  395124  395128  395130  395134  395140  395142  395148  395152  395154  395158  395160  395164  395166  395168  395169  395170  395172  395173  395174  395176  395178  395182  395184  395188  395190  395194  395200  395202  395208  395212  395214  395218  395224  395230  395232  395238  395242  395244  395250  395254  395260  395268  447090 

4. Pierre and I did have a good time at the ball.

试题详情

3.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试题详情

2. It is dangerous or bad for your health.

试题详情

1. There is no doubt that ...

试题详情

下课后,万校长邀约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座谈.当然,受邀的还有古老师本人和参与听课的教师.他们一致将目光射向我们,显然是希望我们首先发言.

我说:“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节课的效果的确不错. 只是古老师这种‘三不’的教学方法,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还需要很好的学习领会.”

G君说:“我们知道万校长也是教数学的行家里手,还是请万校长给我们作一个示范性的评讲吧.”

看来万校长真希望他们这位“三不教师”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理解,所以他毫无保留地连说了5个好字.他说:

“其一,虽然课堂上解决的题目不多,但是牵涉到的内容不少.讲课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让学生听懂,会做.兵法有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多讲许多题,使学生对每道题都一知半解,倒不如少讲,精练,解决一题是一题.所以仅从这一点来看,本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其二,古老师上课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学生现场的要求和反应而定.做到有的放矢,解决最大多数学生的疑难.因为不可预料的情况出现,无法完成进度时,就见好就收.这里实行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第三,古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每道需要解决的题都有严密的教学设计.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全堂课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几乎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教师决不越俎代庖.这又是最难掌握的课堂艺术.

第四,古老师不用教辅,但使用了最简洁明了的对应试卷.课堂教学不求全,只求特,而且对即将到来的9月考针对性很强,这又符合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效果的数学原则. 是十分大胆的教学革新.

最后,一堂课到底好不好,归根结底该学生说了算.这堂课学生的反应良好,他们学得积极,轻松,且负担不重,这对继续学好数学十分有利.

社会上传说古老师是‘三不教师’,这不完全符合实际.其一,他不用任何教辅,但是用了精辟得多的高考试卷和各种有价值的模拟试卷;其二,他的确没有完全按教学计划行事,那是因为计划是死的,课堂艺术是活的,能够根据课堂实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这才是最难掌握的课堂艺术;其三,说古老师不布置任何作业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是他布置的作业相对要少一些,而且不一定是非得是必交的书面作业.就拿本节课来说,上课的前一天他就将试卷发给学生去思考,所以今天学生就能够明确提出希望他讲哪些题.本节课因故没有讲完,他也布置了思考性的作业.”

“万校长的精辟分析让我们大开眼界!”我说:“古老师何止是‘三不’,应该称为‘五不教师’,即不用任何教辅,不死板执行教学计划,不布置大量无效的作业,学生不完全搞懂时绝不抢进度,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师决不不越俎代庖.”

万校长显然十分高兴,说:“古老师还有一堂更为精彩的课,欢迎两位继续光临.”

事后我问万校长:“既然校长对古老师这样肯定,却为什么不肯推广他的经验?”

万校长只说了一句:“时机不成熟.”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妙趣横生.

试题详情

2.能够用a,b,c去表示这个四面体外接球的直径吗?

(有人提出:如图3-2,将此四面体补成长方体

ABHC-DGEF. 则原四面体与此长方体同一个外接球.其体对角线

是此球的直径,即有AE=2R. )

以下,古老师感到要下课了,立即收口:“今天只能讲到

图3-2
 
这里了,没有完成的问题,请大家继续思考,我希望明天能够

听到满意的答案.”

果然,古老师再没有布置任何其他的作业,就这样下课了.不过我们感到,学生们的反应是出奇的好.

试题详情

1. 如图3-1,设AB=a,AC=b,AD=c,那么

图3-1
 
△ABC,△ABD,△ACD面积之和怎样表示?

(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写出: )

试题详情

5.请大家具体设计一条直线使得它与圆是相离的.

(在众多的数据设计中,古老师看中了一位同学的数据是:取则直线满足,.故直线与圆相离,即无公共点.这时点在椭圆的内部.)

结果是这样直观易懂,乃至提出问题4的同学自动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我明白了:作为方程的参数,直线与圆相离,即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大于2;而作为点的坐标,点P(m,n)到原点的距离小于2,所以它在椭圆内部.”

古老师终于可以让大家继续讨论第9题了.那道题是:

设A,B,C,D是半径为R的球面上四点,且AB,AC,AD两两垂直,则△ABC,△ABD,△ACD面积之和

的最大值为

可是,这道题古老师只来得及提出两个问题

试题详情

4. 圆的半径是2,而直线与圆相离;椭圆 的短半轴也是2,点P(m,n)却在椭圆内部,怎么解释这两个矛盾的结论?

(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超出了古老师的意料,一时难于讲清个中道理.但是他灵机一动,提出了:)

试题详情

3.满足的点P(m,n)在椭圆的什么位置?

(多数人认识到:如图3,由于椭圆的短半轴为2,而点P(m,n)满足,即点P必在椭圆内部,这样过点P的直线必与椭圆有两个交点.同样地,古老师让一位解得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了如下的

[解析]圆的圆心为原点O(0,0),半径r=2.

当直线和圆无公共点时,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2.即.即点P必在椭圆内部.

图2
 
∴过点P(m,n)的直线与椭圆必有两个公共点.选B.

古老师准备满意地收场,继续讨论第9题时,却有人意外地提出问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