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化学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现象或结果:
(1)颜色、浓度的变化。如带电的有色粒子向两极的定向移动、因溶液浓度或成分的变化而引起的颜色及PH变化、加入酸碱指示剂后溶液颜色的变化等。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使电解质溶液复原,应“出啥加啥”,即加入两极产物的合成物质。如对“析氧生酸型”,应加入该金属的氧化物,亦可加入其碳酸盐,但不能加入其氢氧化物或碳酸氢盐(若存在相应的化合物)。
(2)气体的产生。阳极产生的气体一般为O2或Cl2,阴极产生的气体一般为H2。只要阳(阴)极有O2(H2) 产生,其附近溶液的PH就会有所降低(升高)。
(3)电极质量的增减。质量增加或增生的电极一般是阴极,质量减小或溶解的电极一般是阳极。
若已知电极类型,可判断产生的现象及结果,亦可由产生的现象或结果判断电极类型。
3.应遵循物质的存在形式(正确书写和判断正误的保障)
例6 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其总反应为:3Zn + 2K2FeO4 +8H2O 3Zn(OH)2 + Fe(OH) 3 + 4KOH,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 − 2e− == Zn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K2FeO4 + H2O + 3H+ + 3e− == Fe(OH) 3 + 2KOH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 3 + 5OH− − 3e− == FeO42− + 4H2O
D.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OH)2 + 2H+ + 2e− == Zn + 2H2O
解析 正2价Zn是以Zn(OH)2的形式存在的,故A错;电极反应式应写为离子方程式,故B错;在有Zn(OH)2、Fe(OH) 3和KOH存在时,不可能有大量的H+存在,故D错。应选C。
2.遵循三个原则:
(1)准确判断电池类型、电极类型和两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正确书写的前提)
一般来说,含有最活泼金属的装置为原电池,该金属电极为负极(阳极),与该装置相连的装置为电解池。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阳(阴)极上总是还原(氧化)剂失去(得到)电子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阳(阴)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总是该电池反应中的还原(氧化)剂。
例3 一般来说,根据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便可以设计一个电池。现将两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作电极,在两极区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构成燃料电池,则通入甲烷气体的极是电池的 极,电极反应是 ,另一极的电极反应是 ,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解析 在原电池的负(正)极上是还原(氧化)剂失(得)电子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正(负)极又是阴(阳)极。答案为:负极;CH4 +10OH− − 8e− == CO32− + 7H2O; O2 + 2H2O + 4e− == 4OH−;
CH4 +2O2 +2OH− == CO32− + 3H2O。
(2)恰当运用离子的移动趋势和离子共存的知识配平电荷(正确书写的关键)
由于电极反应式中含有电子的符号,为使电荷守恒,必须有离子的参与或生成,即电极反应式只能写为离子方程式。而在电解质溶液中,阳(阴)离子总是移向阴(阳)极,阳(阴)极上总有带负电荷的电子的产生(参与),欲使电极反应式两边的电荷守恒,阳(阴)极上一般应有阴(阳)离子参与或有阳(阴)离子生成,而参与或生成的离子还必须是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的并能大量存在的。如,酸(性)溶液中不能有OH−的参与或生成,碱(性)溶液中可用OH−配平电荷数。
例4 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用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和碱式(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种,请填写下表:
电池类型 |
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 |
酸式 |
|
|
碱式 |
|
|
答案(解析略):
电池类型 |
正极反应 |
负极反应 |
酸式 |
O2 + 4H+ + 4e−
== 2H2O |
2H2 − 4e− == 4H+ |
碱式 |
O2 + 2H2O + 4e−
== 4OH− |
2H2 + 4OH− − 4e−
== 4H2O |
例5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6500C以下的燃料电池,完成下列反应式:
阴极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 ,电池总反应式 。
解析 原电池的正极即阴极,应为O2得电子,阳极为CO失电子。因电解质中仅有CO32-为可参与或生成离子,故应以CO32-配平两边的电荷。答案为:O2 + 2CO2 + 4e− == 2CO32−; CO + 2CO32− − 4e− == 4CO2; 2CO + O2 == 2CO2
电化学反应式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是高考的常考点,还将是今后高考的热点。书写常见的、较简单的电化学反应式,判断不大常见的、较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式的正误,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基本要求之一。为此,除了要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1.灵活运用电化学反应式间的关系
电化学反应式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五和”、“三反”
“五和”是指:
(1)原电池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2)电解水型和电解电解质型的电解反应式=阳极反应式+阴极反应式
(3)析氢生碱型和析氧生酸型的电解反应式=电离反应式+电极反应式
(4)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正极反应式+负极反应式
(5)可充电电池充电时的总反应式=阳极反应式+阴极反应式
“三反”是指可充电电池:
(1)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与充电时的总反应式相反
(2)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相反
(3)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式相反
运用上述关系,可用“加减法”(如,据题意写出总反应式和较简单的电极反应式,进而得出较复杂的电极反应式)和“倒写法”书写有关反应式。
例1 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解析 有关的电离反应有:
CuSO4 == Cu2+ + SO42−……………①
H2O == H+ + OH−…………………②
有关的电极反应有:
阳极4OH− − 4e− == O2↑ + 2H2O……③
阴极2Cu2+ + 4e− == 2Cu……………④
①×2+②×4+③+④,得
2CuSO4 + 2H2O == 2Cu + 4H+ + 2SO42− + O2↑
则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离子方程式为:
|
例2 银锌电池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放电时两极的反应式是:
负极 Zn +2OH− − 2e− == Zn(OH)2
正极 Ag2O + H2O +2e− == 2Ag +2OH−
(1)放电时溶液的pH ,正极附近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写出充电时银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充电时总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充电时银的一极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与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相反。正、负极反应式之和即为放电时的总的化学方程式,倒过来写即为充电时的总的化学方程式。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中无H+和OH−的参与和生成,而正极反应中有OH−的生成。故答案为:(1)不变;增大
(2)2Ag +2OH− − 2e− == Ag2O + H2O; Zn(OH)2 +2Ag == Zn + Ag2O + H2O
原电池是利用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进行,使电子的得失能在导线上传输。若所利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即可进行(如铜-锌原电池),则即使没有构成闭合回路,负极材料也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断被腐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选用两种电解质溶液,把各金属电极浸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在两电解质溶液之间搭一座“盐桥”连通即可。原电池的变化不仅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的类型,还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电极材料的性能等,衍变出具有各种用途、各种性能的电池。
对于电解池,主要是阳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变化,若阳极材料为活性金属,电解质溶液为含有阳极金属离子的溶液,则这样的电解池就变成了电镀池。若电镀池的阳极材料为不纯的金属,阴极材料为纯净的该金属,即为电解精练池。
2. 二池的工作原理
(1)电化学中的电子
①电子的产生与消逝:在电化学中,电子总是生于“阳”而逝于“阴”。电子的产生,要么是阳极损耗自身的奉献(如原电池中的负极、电解池中的活性金属阳极),要么是移向阳极的阴离子的贡献(如电解池的阳极为惰性材料时)。电子的消逝,一般是移向阴极的阳离子的夺取,也可能是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氧气的意外捕获(如金属的吸氧腐蚀)。
②电子的移动趋势:电子总是由阳极沿导线移向阴极,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由阳极移向阴极,不能穿过电解质溶液,即电子不下水,不会走“水路”,只会走“陆路”。
③电子的作用:电子是使两极反应各自发生的中介物质。在电化学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发生,氧化剂和还原剂要么不能直接接触(如原电池),要么不能自发进行反应(如电解池),电子是两极反应各自发生的、必不可缺的交接品,两极是电子的交接站,还原剂(氧化剂)只有在阳(阴)极上交出(接收)了电子才能“下水”或“登陆”。
由于电子的产生伴随着元素化合价的升高,电子的消失伴随着元素化合价的降低,因此电子既是高价态物质的“夺命杀手”,又是低价态物质的“保护神”。所以,金属的电化学保护法总是阴极保护法(组成原电池时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组成电解池时称为外加直流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2)电化学中的电极(阴阳极)
阳极虽能产生电子,但却留不住电子,属贫电子极,显正电性,可吸引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前来贡献电子,即阴离子总是移向阳极,阳极上总是发生氧化反应;阴极虽不产生电子,但却集结着电子而显负电性,可吸引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前来争夺电子,即阳离子总是移向阴极,阴极上总是发生还原反应。若阳极材料为活性金属,或较易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它会主动交出电子转化为离子而“下水”;若阳极材料为惰性物质(如石墨、金、铂等),则它就迫使移来的阴离子“进贡”电子。至于阴极,由于集结着电子,受到电子的保护,它只起输送和发放电子的作用,即起导电作用,因此它只要能导电就行了,其组成材料可不受太严格的限制。
(3)电化学中的电解质溶液
在电化学中,电解质溶液主要起导电和参与电极反应的作用。在外电路,作为导体的电极材料和导线,因有电子的定向移动而产生电流;在内电路,则因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即电流是通过电子走“陆路”、离子走“水路” 而形成的。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移向两极后,就可能会在电极上放电(交接电子),当阴(阳)离子参与电极反应时,移向阳(阴)极的阴(阳)离子竟相支付(领取)电子,有望转化为中性物质而在阳(阴)极“登陆”析出。
1.二池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阴极材料得到保护 阳极材料受到腐蚀
发生还原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
移来的阳离子或溶 负极材料
解的氧气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正极或阴极║电解质溶液║负极或阳极
原电池
e– e–
电解池
阳 极 ║ 电解质溶液 ║ 阴 极
移来的阴离子或阳 移来的阳离
极材料失去电子 子得到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发生还原反应
非惰性阳极会被腐蚀 阴极材料得到保护
2.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1)有两个导体电极;
(2)有电解质溶液;
(3)有外加电源并构成闭合回路。
应用:电解精炼铜、电镀铜、氯碱工业等。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1)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作电极,其中能(或易)与电解质溶液[溶质、溶剂或溶解的氧气--金属的吸氧腐蚀、二氧化碳--金属的析氢腐蚀等(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启示)]发生反应者为负极;
(2)有电解质溶液;
(3)构成闭合回路(或两电极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
应用:制作各种电池、比较金属的活泼性、金属的防护、加快反应速率等。
2.阴极、阳极 是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定义的。有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叫做阳极,有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叫做阴极。
原电池的两极上因分别发生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故原电池的两极又可称为阴阳极。电解池的两极间,有的虽也存在电位差,但与外接直流电源相比,微不足道,电解池的两极上所发生的反应,是由与其相连的直流电源的两极决定的,因此电解池的两极只能叫做阴阳极,不能称为正负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