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5723  395731  395737  395741  395747  395749  395753  395759  395761  395767  395773  395777  395779  395783  395789  395791  395797  395801  395803  395807  395809  395813  395815  395817  395818  395819  395821  395822  395823  395825  395827  395831  395833  395837  395839  395843  395849  395851  395857  395861  395863  395867  395873  395879  395881  395887  395891  395893  395899  395903  395909  395917  447090 

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不可能对别的物体做功

B.在地平面下方的物体,它具有的重力势能一定小于零

C.重力势能减少时,重力一定对物体做正功

D.重力势能增加时,重力可能不做功

试题详情

2.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定值电阻R1R2及滑动变阻器R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由b端滑向a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都减小

C.电压表读数增大,电流表读数减小

D.电压表读数减小,电流表读数增大

试题详情

1.世界上第一次未系保险带的太空行走是在1984年2月7日美国宇航员麦埃德利斯和斯图尔特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出舱完成的.去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在刘伯明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出舱活动,也进行了太空行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出舱后会逐渐向地心运动

B.由于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出舱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由于航天飞机速度太快,宇航员又未系保险带,出舱后会很快远离航天飞机

D.宇航员出舱后,若不主动开启推进器,他与航天飞机的距离几乎不变

试题详情

2、[思路探究] 根据题意可知, 题给出的图象可分为两部分,其一为H+浓度随n(Fe) 的改变情况;其二为产生气体的体积随n(Fe)的改变情况,从题给条件知铁在冷稀HNO3中生成NO,在热稀HNO3中生成N2O,Fe与HNO3 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图像中:oa段产物为NO ;ab段产物为N2O ;bc段产物为NH4+气体总体积为一定值;cd段 H+耗尽无气体产生,是Fe与Fe(NO3)3反应,气体总体积也为一定值。

试题详情

2、铁在热的稀HNO3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2O,而在冷的稀HNO3中反应,其主要还原产物为NO,当溶液更稀时,其还原产物为NH4+。请分析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在任一气体产生的曲线段内只有一种还原产物,试配平由b点到c点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HNO3 ----- Fe(NO3)3 +     +  H2O

(2)判断从O点到c点时的还原产物,应为         ,

(3)a点到b点时产生还原产物为       ,其原因是      

(4)已知达到d点时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主要阳离子为     。分析投入金属

 

铁的物质的量之比              =         。  

试题详情

1.(09年全国理综Ⅱ·27)(15分)

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Z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t/min
X/mol
Y/mol
Z/mol
0
1.00
1.00
0.00
1
0.90
0.80
0.20
3
0.75
0.50
0.50
5
0.65
0.30
0.70
9
0.55
0.10
0.90
10
0.55
0.10
0.90
14
0.55
0.10
0.90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于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③(如右图所示)则曲线①、②、③所对应的实验条件改变分别是:①               

答案:(15分)

(1)见右图所示

(2)X+2Y2Z

(3)

(4)45%

(5)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增大压强

试题详情

12.(2009年晋江一中模拟)斐林试剂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 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的A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 mL的NaOH溶液,B液是质量浓度为0.01 g/ mL的CuSO4溶液。某同学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产生了一些疑问,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他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探究。下表是他的探究实验的部分操作。

试管物
第1次加入
第2次加入物
第3次加入物
1号
1 mL 0.1 g/mL NaOH溶液
1 mL 0.05 g/mL CuSO 4溶液
2 mL苹果汁
2号
1 mL 0.1 g/mL NaOH溶液
2 mL苹果汁
1 mL 0.05 g/mL CuSO4溶液
3号
2 mL苹果汁
1 mL 0.1 g/mL NaOH溶液
1 mL 0.05 g/mL CuSO4溶液
4号
1 mL 0.05 g/mL CuSO4溶液
2 mL苹果汁
1 mL 0.1 g/mL NaOH溶液
5号
1 mL 0.05 g/mL CuSO4溶液
1 mL 0.1 g/mL NaOH溶液
2 mL苹果汁
6号
1 mL 0.1 g/mL NaOH溶液
4滴0.01 g/mL CuSO4溶液
2 mL苹果汁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试图通过上述实验解决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试管中,作为对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上述试管中的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还必须做_________________处理。 

(4)要提高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还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该同学的这种活动有意义吗?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为传统实验的创新探究题,在解题时,要排除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实验的定向思维,敢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0.1 g/mL NaOH溶液、0.05 g/mL CuSO?4溶液和苹果汁的加入先后顺序,也可以从浓度方面入手,探究全新实验。 

答案:(1)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必须混合后才加入组织样液中吗(或答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的顺序可以改变吗);双缩脲试剂可以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吗 

(2)1号        (3)加热(或答水浴加热) 

(4)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该实验 

试题详情

11.(2009年南师大附中模拟)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的具体类型,进行了下列实验,现象与结果如下: 

①各种物质(或结构)的性质、染色反应的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来源
 
猪血
马肝
蛙表皮
棉花
霉菌
水溶性
+
-
+
-
+
灰分
 
+
-
+
-
-
染色反应
甲基绿溶液
 
-
-
+
-
-
斐林试剂
-
-
-
-
-
苏丹Ⅲ溶液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碘液
-
-
-
-
-

注:+:有(溶解);-:无(不溶解);灰分指物质充分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分子组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生物组织中物质鉴定实验的掌握。A来源猪血,是水溶性的,含有矿质元素Fe,且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可判断是血红蛋白;B从马肝中获取,用苏丹Ⅲ染液鉴定的是脂肪;C是从蛙表皮中获取,具水溶性且含有矿质元素,分别用甲基绿溶液和双缩脲试剂鉴定都有颜色反应,说明是染色体(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含有N、P等矿质元素;D来源于棉花,而表格中D不含矿质元素,说明最可能是糖类中的(半)纤维素;E来源于霉菌,是水溶性的,用双缩脲试剂可鉴定,说明是蛋白质类物质,能将D(半)纤维素分解成可溶性还原糖,说明是(半)纤维素酶。 

答案:血红蛋白   脂肪   染色体(质)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酶

试题详情

10.(2009年茂名一模)通用的蛋白质测试方法“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的,其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而三聚氰胺的含氮量为66%左右。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三聚氰胺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检测中的蛋白质指标, 2008年9月,在包括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知名国产品牌奶粉中均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人和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科研人员以鼠为实验材料,探究三聚氰胺能否诱导大鼠的肾部结石发生。请完成下列实验: 

Ⅰ.实验材料和用具:小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A、B、C(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Ⅱ.实验目的:探究三聚氰胺能否诱导肾部结石的发生。 

Ⅲ.方法步骤:(请简要写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的肾部结石发生率。 

Ⅳ.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Ⅲ.(1)选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同的小鼠若干,随机均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饲养 

(2)四组鼠每天饲喂等量普通饲料,甲乙丙三组分别添加三聚氰胺溶液A、溶液B、溶液C,丁组添加清水 

(3)在适宜相同条件下饲养1年 

Ⅳ.(1)若四组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相同,(或都不发生肾部结石)说明三聚氰胺不会诱发大鼠结石 

(2)若结石发生率为丙>乙 >甲 >丁,说明三聚氰胺会诱发大鼠肾部结石,剂量越大,发生率越大 

(3)若甲乙丙大鼠肾部结石发生率相近,都高于丁,说明三聚氰胺会诱发大鼠肾部结石,但跟剂量大小无关

试题详情

9.(2009年广州一模)1990 年,科学家发现某种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他们测定了该支原体的基因组,发现其仅有 480 个基因。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人工合成含有这些基因的 DNA 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培养基中培养,如果它能够生长和繁殖,组装细胞就成功了,即意味着人工组装生命成功。 

请分析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成功组装的细胞至少含有哪六类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装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______________,它在细胞中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多项功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成功合成所需的 DNA 分子等物质及核糖体后,组装成完整细胞的关键步骤是______________,所用到的结构在组装细胞生命活动中所承担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无机盐、水 

(2)蛋白质    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    DNA 分子多样性  

(3)包上膜       保护(屏障)作用;控制物质进出;信息传递(识别)作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