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5840  395848  395854  395858  395864  395866  395870  395876  395878  395884  395890  395894  395896  395900  395906  395908  395914  395918  395920  395924  395926  395930  395932  395934  395935  395936  395938  395939  395940  395942  395944  395948  395950  395954  395956  395960  395966  395968  395974  395978  395980  395984  395990  395996  395998  396004  396008  396010  396016  396020  396026  396034  447090 

18.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7.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 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 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试题详情

16.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5. 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刊登了某一封面人物,上面有简单的人物介绍:“CENERAL CHIANC KAI-SHEK”(蒋介石将军)“……rose out of the  Sun-set”。关于这个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蒋介石此时之所以能成为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

A.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并取得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B.掀起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迫使红军长征

C.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领导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大举进攻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

试题详情

14. 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试题详情

13. 从右边两幅图中,可以

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

试题详情

12. 下列关于右图灰色部分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B.秋收起义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C.洛川会议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全面抗战后,正面战场失去大片国土

试题详情

11. “会战开始前,中国方面及时发现日军企图,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胁武汉,对日军进行战役侦察,破坏其企图。……会战结束后,日军认为确保对该城的占领,可给重庆蒋政权以更大的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从而也就有利于及早解决中国问题,战略价值极大。”这里的“会战”指的是

A.凇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武汉会战    D.枣宜会战

试题详情

10. 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试题详情

9.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