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8.下图是福建三六一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标志和广告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一百年前,因落后而被动挨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国再度起飞
④十三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一大特色是凸显中国文化的元素,尤其是把传统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如图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哪一项发明成就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6.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的“以德治民”主张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其主张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D.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反对思想教条
C.反对封建迷信 D.抨击腐朽统治
4.某中学高中历史课上学生在探讨清初学者唐甄“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唐甄个人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D.是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产物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2、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决定压缩中央国家机关5%的公用经费用于抗震救灾。地震后的第七天,国务院决定全国举行三天哀悼日,停止一切娱乐活动,降半旗默哀,沉痛悼念地震罹难同胞。上述材料所体现的精神与下列思想有一致的地方是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思想 ③墨家思想 ④启蒙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大伙”“满树浅黄色的小花”“我最不能忘记的”“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并不出众”“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
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注: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