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八个片断中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希望大家在生活学习中能融会贯通,逐渐把握其基本精神。
5、试根据课文内容,将“使用你的想象力”这个小标题修改得更加切题。
可以改为“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或“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等。
4、“看到画面之外”的“画面”在广泛意义上指什么?
“画面”指直接呈现在眼前的可触可感的现象。“画面之外”指的是现象所反映的一些本质属性。铁轨火车是眼前所见之物,而“市场”、“竞争”、“分享”、“相聚”、“交流”是这个“画面”之外的东西。
3、“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中的“箱子”指什么?
“箱子”指的是难以突破的训练而成的思维疆界。它使人们难以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寻找到新的领域、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办法。
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下面的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⑴亚历山大。 ⑵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
⑶在飞机场上看时装的人。 ⑷建筑师。
讨论并归纳:
⑴亚历山大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求异性,对常见的、惯用的做法持分析的态度。他的求异性表现在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的解决。亚历山大使人们从习惯性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的思维具有变通、独特的特性。其实这则有关亚历山大的寓言也折射出与哥伦布竖鸡蛋一样简单而浅显的道理。
⑵将无用的锯末变为有用的引火燃料,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发明者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有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把锯末与引燃材料之间的相似性、特异性、重复性加以比较,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现象。只有独具慧眼、观察敏锐,洞识其潜在意义,才能抓住时机,作出创造。
⑶飞机场上人来人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穿着不同服饰的人,汇集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万国时装展。做为时装设计师在这里他才会有活跃的灵感,这时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骤然活跃,思维特别敏锐,情绪异常激昂。
⑷在绿地间铺设人行道的做法是逆向思维,它突破了思维定势,从对立的,颠倒的,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常是先铺道再走人,现在是先走人,根据人常走的轨迹及路的宽窄来铺设人行道,既优雅自然,又满足了行人的需要。设计者在思维过程中把注意力转到外部因素,从而找到问题限定条件下的常规方法之外的新思路,也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将思维流向从侧面去扩展和推广或利用“局外”信息,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如下的特点: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
这篇课文是思想录,作者想到了一点写一点,记录了思想的火花,有的来自小故事,有的来自名人名言,有的来自生活感触。
1、读了全文之后请你试着说说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讨论并归纳:
提示:创造性思维就是在思维领域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也可以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且能在此基础上提供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日益加快,知识经济--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初见端倪。在这经济转变的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全球多极化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今天我们来学习《创造学思想录》,你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启示。
例1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
B.1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L
C.在常温常压下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H2转移电子数为1.204×1024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选题角度:这是一道基础知识概念的理解题,涉及气体摩尔体积、化学反应及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适合中等学生。
思路分析: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应注意:一是标准状况,二是指气体的体积而非固体或液体的体积,所以A、B两项均错;C项正确,物质的微粒数不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D项错,气体单质分子,可以是单原子分子如He,也可以是双原子分子如H2,还可以是多原子分子如O3,因此相同温度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虽然分子数相同,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同。
解答:C.
启示: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不仅可以轻松地进行解题,而且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
例2在一密闭气缸中,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左边充有N2,右边充有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20℃时,将右边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来温度,若活塞原来离气缸左端的距离为总长的,反应后静止于气缸的正中(忽略水蒸气),则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为( )
(A)4:5 (B)5:4 (C)7:2 (D)2:1
解析:反应前:活塞两边气体均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2的3倍。
反应后:活塞两边气体仍处于20℃,压强也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右边剩余气体的物质的量与N2相等。
由于反应前后N2的体积虽然发生变化,但其物质的量没有改变,所以我们若假定N2为1mol时,H2和O2共3mol,反应后剩余气体即为1mol,那么混合气体从3mol变为1mol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由以下反应引起的:2H2+O22H2O(液),这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现假定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别为xmol和ymol,根据差量法可以确定x和y:
2H2+O2=2H2O 气体物质的量的减少
2 1 3
x y 3-1=2mol
显然:x=,y=。x+y=2≠3,说明有气体剩余,那么剩余的1mol气体是什么呢?应该是氢气或氧气都有可能。讨论如下:
①若氢气有剩余,则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7:2。
②若氧气有剩余,则氢气的物质的量为mo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即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4:5。
所以本题应选A、C。
例3如果ag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A. B. C. D.
选题角度: 深刻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粒子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分析、思维的能力。
思路分析:该气体的分子数为b,则物质的量为mol,
摩尔质量M==g/mol,
c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mol.
cg该气体标况下体积V=n•22.4L/mol=mol×22.4L/mol=L
解答:D
启示:深刻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思路。
例4按体积比为4:2:3所组成的N2、O2、CO2,混合气体10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 L。
选题角度:a.学会求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理解。
思路分析:先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然后求出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后求出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三种气体的体积比为4:2:3,物质的量之比也为4:2:3,可当作4mol,2mol,3mol.
=
=34.2g/mol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 =2.92mol
体积应为 2.92 mol ×22.4 L/mol = 65.4 L
解答:65.4L
启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
例5体积为1L干燥容器中充入HCl气体后,测得容器中气体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1.082。将此气体倒扣在水中,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是( )
(A)0.25L (B)0.5L (C)0.75L (D)1L
选题角度:此题主要考查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求法。
解析:,故该混合气体中必混有空气。HCl易溶于水,空气不溶于水,故进入容器中液体的体积等于HCl气体的体积。设HCl气体的体积为x,则空气的体积为(1L-x)。
根据气体平均摩尔质量计算公式:,解得x=0.75L。
答案:C
点评:本题运用到了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判断空气的存在应用到了平均值法规律。
例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如果这三种金属各取等物质的量,也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
选题角度:此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通过此题找到一定的解题规律。
解析:不同金属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是由金属的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之乘积决定的。若各取1gNa、Mg、Al,三者物质的量与其化合价的乘积之比为:,同温同压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由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决定的,所以相同质量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当物质的量之比Na:Mg:Al=1:1:1时,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1:2: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Na、Mg、Al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2:3。
答案:;1:2:3。
点评:通过此题可以推广:若Na、Mg、Al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作用,产生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氢气,则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3:2,三种金属的质量比是23:12:9。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种解法得出答案,然后总结结论,以后解题可以提高准确率和速度。
例7将一小块焦炭和mg氧气,同时放入一装有压力表的密闭容器中,压强为p0,容器内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压力表示为p1
(1)若p0< p1,则焦炭质量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
(2)若p0= p1,则W应满足的关系式是什么?
(3)若p1是p0的n倍,则W是多少?
选题角度:本题考查气体体积、压强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解析:有关反应为C+O2=CO2 ①
CO2+C=2CO ②
或2C+O2=2CO ③
当C不足:只按①式,在气体体积不变,p1=p0。
当C过量:只按③式,在气体体积为原来2倍,p1=2p0。
当生成CO与CO2混合气体时,。
则(1)若p0< p1时:则:W>
(2)若p0= p1时:则:W≤
(3)若p1是p0的n倍:1≤n≤2
则n=1时:W≤
n=2时:即:W≥
则:
答案:(1)W>;(2)W≤;(3)
点评: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解题时要注意考虑完全。例如:本题中反应时可以只是生成CO;只是生成CO2;生成CO和与CO2的混合气体三种情况。
定义 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 R
R=(8.3145100.000070)J/(mol••••K)。它的计算式是
原理 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2)=p(总)-p(H2O)),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 (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10mg的表面被打亮的镁条(精确到1mg)。
方法二:取10cm长的镁带,称出质量(精确到0.1g)。剪成长10mm的小段(一般10mm质量不超过10mg),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 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5)镁条反应完后再静置3~5分钟,使量筒内的温度冷却到室温,扶直量筒,使量筒内水面跟烧杯的液面相平(使内、外压强相同),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的量筒量取)
(6)记录实验时室内温度(t℃)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
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镁条的质量算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
(2) 按下列步骤计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查表得到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H20),用下式计算氢气的分压(pH2)
根据下式
把, T1=273+t, p0=100Kpa, T0=273K代入上式,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
因此,摩尔体积常数(R)是
(1)由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求相对分子质量:
(2)由相对密度求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对的相对密度则为:,若为对空气的相对密度则为:.
*(3)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即混合气体1mol时的质量数值。在已知各组成气体的体积分数时见①,若为质量分数见②:
①
②
(4)由同温同压下气体反应时的体积比求分子数比,进而推分子式。
(5)直接将气体摩尔体积代入有关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气体反应物的体积比即分子数比可便于找出过量气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