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6817  396825  396831  396835  396841  396843  396847  396853  396855  396861  396867  396871  396873  396877  396883  396885  396891  396895  396897  396901  396903  396907  396909  396911  396912  396913  396915  396916  396917  396919  396921  396925  396927  396931  396933  396937  396943  396945  396951  396955  396957  396961  396967  396973  396975  396981  396985  396987  396993  396997  397003  397011  447090 

6.对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比较的考查,如例6。

[典例精析]

例1:(2004·茂名市)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发展和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解析  二氧化碳的循环使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相对稳定,对生命活动非常重要,对循环的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掌握。由题中图示显示,A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C、D都符合这一要求。

答案:A                               

例2:(2003·福州市)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石蕊与酸会变红色)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Ⅰ.纸花变红;Ⅱ        ;Ⅲ. 红花不变;Ⅳ     

⑵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了         

⑶该同学进行 四组对比实验目的是            

解析  本题是通过实验对比,探究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实验Ⅰ、Ⅱ起到了对比作用,可以观察到稀醋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变色,Ⅲ中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这个性质。

答案:⑴不变红  变红   ⑵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水却不能 ⑶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而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例3:(2004·河北鹿泉市)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分袋包装的蛋糕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如图),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⑴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⑵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是          

⑶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        ;②        ;③       

解析  本题从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利用已学的CO2的化学性质,进行CO2的检验,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本题考查了CO2的鉴别方法,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而且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对包装袋内的气体进行收集,进而巩固了气体的收集方法;最后还要考虑到食品包装相关的一些因素,总结出充气包装的气体应该符合的要求。

答案:(1)用注射器抽取袋内气体通入到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或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3)①无毒 ②不与食物反应 ③廉价、易获得。

例4:(2005·南京市)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太阳光照射下N2、O2、CO2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

⑴用500ml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

⑵另取一个500ml的集气瓶,采用        法收集从液氮瓶中放出的N2

⑶现用右上图中装置A分别制取一瓶O2和一瓶CO2(均为500ml);

则制取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制取O2和CO2,与用装置B相比较,用装置A的优点是                                        

⑷将制得的N2、O2、CO2及空气4瓶气体放在室外的太阳光下,在互相不遮太阳光的条件下尽量使集气瓶靠近,以保证地表和光照条件       。将温度传感器插入4个集气瓶中,连接好装置(如图1所示)。打开数据采集器,实验时间从北京时间12:00到14:00,测得此期间4瓶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⑸根据报道,南京市部分公交车将推广使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使用天然气作燃料能否从根本上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解析  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找到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首先制取和收集气样,由于N2的密度和空气相差不大,且难溶于水,所以选择排水集气法较好。从制取O2和CO2的装置来看都是“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所以反应原理分别为:2H2O2 2H2O +O2↑  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A比装置B多了一个注射器,这就有利于添加液体反应物,可控制反应速率。为了使实验准确,必须控制无关变量,也就是说,让各种气体在同样光照下,接受阳光照射。由图2纵坐标分析可知温度高低顺序为: CO2>空气>N2>O2  ,天然气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及本身(甲烷)都是温室气体。

答案:⑵排水  ⑶2H2O2 2H2O +O2↑  CaCO2+2HCl=CaCl2+H2O+CO2

便于添加液体反应物,控制反应速度;收集的气体比较纯。

⑷相同  CO2>空气>N2>O2

⑸不能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以及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例5:(2003·济南市)用下图所示的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并完成-下列实验任务:①用干燥的CO气体还原CuO②检验CO还原CuO的气体生成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时,若要气体从左向右流动,则这套装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仪器接口字母):

(  )接(  ),(  )接(  ),(  )接(  )。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气体,后加热氧化铜的理由是        

(3)A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套实验装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可能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提出的合理处理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图示仪器及药品可知:打开D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排出D中的一氧化碳,这时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为得到干燥的一氧化碳,应用C中浓硫酸加以干燥;干燥后的一氧化碳用来还原氧化铜;然后将尾气通入A的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生成物二氧化碳。由于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石灰水反应,将由导管b导出,而CO有毒,会污染空气,应增加必要的尾气处理装置。

答案:(1)gefcda   (2)防止加热CO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

(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点燃尾气(或用气球收集)

例6:(2003·南京市)仿照下图中C→CO转化的表示方法,将下图中C、CO、CO2、H2CO3、CaCO3等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用“→”连接起来,并在箭头旁标明必需的其他反应物及反应条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反应,要求对课本中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搜索,进而建立起相关反应的知识网络。这里,特别要注意反应的可行性和反应条件描述的准确性。

答案:

               

[常见误区]

试题详情

5.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还原性、毒性三点化学性质是命题的热点,常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CO的还原性,在有关日常生活的考题中考查CO的可燃性和毒性,如例5。

试题详情

4.对温室效应的相关问题认识,如例4。

试题详情

3.利用二氧化碳具体性质来考查其相应的用途,如例3。

试题详情

2.对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探究,如例2。

试题详情

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以及生态平衡问题,如例1。

试题详情

4.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使人中毒的原因。

试题详情

3.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

试题详情

2.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试题详情

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