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6950  396958  396964  396968  396974  396976  396980  396986  396988  396994  397000  397004  397006  397010  397016  397018  397024  397028  397030  397034  397036  397040  397042  397044  397045  397046  397048  397049  397050  397052  397054  397058  397060  397064  397066  397070  397076  397078  397084  397088  397090  397094  397100  397106  397108  397114  397118  397120  397126  397130  397136  397144  447090 

2.如图所示,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处有一固定的质点A,在Q的正上方的P点用丝线悬挂另一质点BAB两质点因为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由于缓慢漏电使AB两质点的带电量逐渐减小。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的拉力大小   (   )

A.保持不变

B.先变大后变小

C.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边靠在竖直墙面上,物块与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物块沿墙面匀速下滑,则摩擦力的大小为  (   )

A.   B.

C.       D.

试题详情

[例1]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质量为2m,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质量为m的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Q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的大小为 (  )

A.      B.

C.      D.

解析  将PQ看为一个整体,受两绳相等的拉力F0和地面的摩擦力f及拉力F作用,做匀速运动,有F=2 F0,再对Q隔离,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 F0+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F=

答案:C

[例2]如图所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承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铰链固定,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B端吊一重物。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B端缓慢上拉(均未断),在AB杆达到竖直前(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AB杆越来越容易断

D.AB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解析:因为轻杆,力的作用点在杆的一端,故杆中的作用力沿杆的方向。对B点受力分析,如图,当θ角减小时,绳中拉力减小。杆受到的压力沿杆的方向,故杆无所谓易断不易断。故B项正确。

[例3]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所示。两物体恰能沿固定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   (   )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

解析:因AB沿固定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故B受到A的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上,A受到B的摩擦力平行斜面向下,故B正确.

[例4]如图甲所示,粗糙长木板的一端固定在铰链上,木块放在木板上,开始木板处于水平位置。当木板向下转动,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摩擦力Ff的大小随角变化最有可能的是图乙中的(  )

 

图甲                  图乙

解析:当Ff为静摩擦力时Ff = mgsin,即按正弦规律变化;当木块滑动后Ff为动摩擦力,Ff =FN =mgcos,即按余弦规律变化。答案:B。

[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解析:选取AB整体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地面支持力N,墙壁的弹力F和地面的摩擦力f的作用(如图甲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N -(M+m)g=0   ①

F=f      

可得N=(M+m)g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NB,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如图乙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NBcosθ=mg    

NBsinθ=F      ⑤

解得F=mgtanθ  

所以f=F=mgtanθ

[例6]如图所示,两根长为L的绝缘细丝线下端各悬挂一质量为m,带电量分别为+q的小球AB,处于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用长度也为L的绝缘细丝线将AB拉紧,并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求E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实现上述平衡状态.

解析: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设悬点与A之间的丝线拉力为F1AB之间丝线的拉力为F2,根据平衡条件得

F1sin60°=mg     ①    qE=k +F1cos60°+F2    ②

由以上二式得E=k +cot60°+  ③

F2≥0     ④

所以,实现平衡状态的条件是   Ek +   ⑤

[例7]有些人员,如电梯修理员、牵引专家等,常需要知道绳(或金属线)中的张力T,可又不便到绳(或线)的自由端去测量.现某家公司制造了一种夹在绳上的仪表(图中BC为该夹子的横截面).测量时,只要如图示那样用一硬杆竖直向上作用在绳上的某点A,使绳产生一个微小偏移量a,借助仪表很容易测出这时绳对硬杆的压力F。现测得该微小偏移量为 a=12 mm,BC间的距离为 2L=250mm,绳对横杆的压力为 F=300N,试求绳中的张力T.

解析:A点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   ①

很小时,   ②

由几何关系得     ③ 

解得   ④

代入数据解得   N    ⑤

试题详情

本专题的高考热点主要由两个:一是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二是共点的两个力的合成问题。本章知识经常与牛顿定律、功和能、电磁场等内容综合考查。单纯考查本章的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中等难度。

试题详情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

《大纲》对“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等考点均为Ⅰ类要求;对“力的合成和分解”为Ⅱ类要求。

力是物理学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其中对摩擦力、胡克定律的命题几率较高。主要涉及弹簧类问题、摩擦力等,通过连接体、叠加体等形式进行考查。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变化规律是复习的重点。

试题详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6 A、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B.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C.A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D.A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试题详情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撞击器壁时对器壁的作用力增大,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B.气体的体积变小时,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从而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C.压缩一定量的气体,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D.分子从远处趋近固定不动的分子,当到达受的作用力为零处时,的动能一定最大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支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容器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口后

A.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B.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C.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试题详情

1.阿伏加德罗数为,铁的摩尔质量为,铁的密度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铁所含的原子数目是    B.1个铁原子的质量是

C.1个铁原子占有的体积是  D.1铁所含有的原子数目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氬┑掳鍊楁慨瀵告崲濮椻偓閻涱喛绠涘☉娆愭闂佽法鍣﹂幏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捐鈹戦悩鍙夋悙缂佺媭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