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6955  396963  396969  396973  396979  396981  396985  396991  396993  396999  397005  397009  397011  397015  397021  397023  397029  397033  397035  397039  397041  397045  397047  397049  397050  397051  397053  397054  397055  397057  397059  397063  397065  397069  397071  397075  397081  397083  397089  397093  397095  397099  397105  397111  397113  397119  397123  397125  397131  397135  397141  397149  447090 

例9.如图所示,将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竖直向上抛出,穿过宽度为b、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线框向上离开磁场时的速度刚好是进人磁场时速度的一半,线框离开磁场后继续上升一段高度,然后落下并匀速进人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f且线框不发生转动.求: 

(1)线框在下落阶段匀速进人磁场时的速度V2; 

(2)线框在上升阶段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v1; 

(3)线框在上升阶段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解析](1)由于线框匀速进入磁场,则合力为零。有

   mgf+

解得:v 

(2)设线框离开磁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从刚离开磁场到刚落回磁场的过程中

 (mg+fh

 (mgfh

解得:v1

(3)在线框向上刚进入磁场到刚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

+f(b+a)

解得:Q-f(b+a)

[备考提示]:题目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动能定理和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而线框在磁场中的运动是典型的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解决该类问题的首选,备考复习中一定要突出能量在磁场问题中的应用。

例10.如下图甲所示,边长为和L的矩形线框互相垂直,彼此绝缘,可绕中心轴转动,将两线框的始端并在一起接到滑环C上,末端并在一起接到滑环D上,C、D彼此绝缘,外电路通过电刷跟C、D连接,线框处于磁铁和圆柱形铁芯之间的磁场中,磁场边缘中心的张角为450,如下图乙所示(图中的圆表示圆柱形铁芯,它使磁铁和铁芯之间的磁场沿半径方向,如图箭头方向所示).不论线框转到磁场中的什么位置,磁场的方向总是沿着线框平面.磁场中长为的线框边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恒为B,设线框的电阻都是r,两个线框以角速度ω逆时针匀速转动,电阻R=2r。

(1)求线框转到如乙图所示位置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2)求转动过程中电阻R上电压的最大值;

(3)从线框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作出0-T(T是线框转动周期)的时间内通过R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求在外力驱动下两线框转

动一周所做的功.

解:(1)不管转到何位置,磁场

方向、速度方向都垂直,所以 

(2)在线圈转动过程中,只有一个线框产生电动势,相当电源,另一线框与电阻R并联组成外电路,故

 

 

 

(3)流过R的电流 

图象如图所示。 (

(4)每个线圈作为电源时产生的功率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两个线圈转动一周外力所做的功为

 

小结:电磁感应中的线圈问题为难度较大的综合问题,分析时注意(1)线圈是在无界还是有界磁场中运动及磁场的变化情况。(2)线圈在有界场中运动时应注意线圈各边进磁场、及出磁场的分析。(3)线圈问题常与感应电路的图象及能量问题综合应用。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1.如图所示,虚线所围区域内为一匀强磁场,闭合线圈abcd由静止开始运

动时,磁场对ab边的磁场力的方向向上,那么整个线圈应:(   )

A.向右平动;     B.向左平动;

C.向上平动;     D.向下平动.

试题详情

题型特点: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回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及磁场对导线的作用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也可用图象直观地表示出来.此问题可分为两类(1)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相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图像;(2)由给定的有关图像分析电磁感应过程,确定相关的物理量.

解题的基本方法:解决图象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析磁通量的变化是否均匀,从而判断感应电动势(电流)或安培力的大小是否恒定,然后运用楞次定律或左手定则判断它们的方向,分析出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确定其大小和方向及在坐标在中的范围

例7.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规定线圈中感应电

流的正方向如图24所示,当磁场的

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如图变化时,

在图中正确表示线圈感应电动势E

变化的是(   )

[解析]:在第1s内,由楞次定律可判定电流为正,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在第2s和第3s内,磁场B不变化,线圈中无感应电流,在第4s和第5s内,B减小,由楞次定律可判定,其电流为负,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由于ΔB1=ΔB2,Δt2=2Δt1,故E1=2E2,由此可知,A选项正确.

小结: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中对图象问题的分析,要正确理解图象问题,必须能根据图象的定义把图象反映的规律对应到实际过程中去,又能根据对实际过程抽象对应到图象中去,最终根据实际过程的物理规律判断.

例8.如图甲所示,由均匀电阻丝做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的电阻为R,ab=bc=cd=da=l,现将线框以与ab垂直的速度v匀速穿过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整个过程中ab、cd两边始终保持与边界平行,令线框的cd边刚与磁场左边界重合时t=0,电流沿abcda流动的方向为正.

(1)求此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

(2)在图乙中画出线框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在图丙中画出线框中a、b两点间电势差Ua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

解:(1)ab或cd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对应的感应电流为,ab或cd所受的安培.外力所做的功为W=,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可知,线框匀速拉出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耳热应与外力所做的功相等,即Q=W=

(2) 今,画出的图象分为三段,如图所示:

t=0-

t=-

t=-

(3)今U0 =Blv, 画出的图象分为三段,如图所示:

t=0-

t=-

t=-

试题详情

例6. 如图所示,平行且足够长的两条光滑金属导轨,相距

0.5m,与水平面夹角为30°,不电阻,广阔的匀强磁场垂

直穿过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B=0.4T,垂直导轨放置两

金属棒ab和cd,长度均为0.5m,电阻均为0.1Ω,质量

分别为0.1 kg和0.2 kg,两金属棒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且

可沿导轨自由滑动.现ab棒在外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

v=1.5m/s沿着导轨向上滑动,cd棒则由静止释放,试

求: (取g=10m/s2)

(1)金属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闭合回路中的最小电流和最大电流;

(3)金属棒cd的最终速度.

解:(1)

(2)刚释放cd棒时,

cd棒受到安培力为:   cd棒受到的重力为: Gcd=mg sin30º= 1N  ;

 ;cd棒沿导轨向下加速滑动,既abcd闭合回路的;电流也将增大,所以最小电流为:;

当cd棒的速度达到最大时,回路的电流最大,此时cd棒的加速度为零。

(3)

试题详情

例5. 平行轨道PQ、MN两端各接一个阻值R1=R2 =8 Ω的电热丝,轨道间距L=1 m,轨道很长,本身电阻不计,轨道间磁场按如图所示的规律分布,其中每段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的磁场区域宽度为2 cm,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1 T,每段无磁场的区域宽度为1 cm,导体棒ab本身电阻r=1Ω,与轨道接触良好,现让ab以v=10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求:

(1)当ab处在磁场区域时,ab中的电流为多大?ab两端的电压为多大?ab所受磁场力为多大?

(2)整个过程中,通过ab的电流是否是交变电流?若是,则其有效值为多大?并画出通过ab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解:(1)感应电动势E=BLv=10 V,

ab中的电流I= =2 A,

ab两端的电压为U=IR12=8 V,

ab所受的安培力为F=BIL=2 N,方向向左.

(2)是交变电流,ab中交流电的周期T=2+ 2=0. 006 s,由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可得I2R(2)=2RT,即

通过ab的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试题详情

例3.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固定放置一根串接一电阻

R的直角形金属导轨aoB(在纸面内),磁场方向垂 

直纸面朝里,另有两根金属导轨c、d分别平行于oa、oB放置.保持导轨之间接触良好,

金属导轨的电阻不计.现经历以下四个过程:①以速

V移动d,使它与oB的距离增大一倍;②再以速

V移动c,使它与oa的距离减小一半;③然后,

再以速率2V移动c,使它回到原处;④最后以速率

2V移动d,使它也回到原处.设上述四个过程中通过

电阻R的电量的大小依次为Q1Q2Q3Q4,则

A. Q1Q2Q3Q4   B. Q1Q2=2Q3=2Q4 

C. 2Q1=2Q2Q3Q4  D. Q1Q2Q3Q4 

[解析]:设开始导轨dOB的距离为x1,导轨c

Oa的距离为x2,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移动

cd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

 通过导体R的电量为:QIΔt

 由上式可知,通过导体R的电量与导体dc移动的速度无关,由于BR为定值,其电量取决于所围成面积的变化.

①若导轨dOB距离增大一倍,即由x1变2 x1,则所围成的面积增大了ΔS1x1·x2

②若导轨c再与Oa距离减小一半,即由x2变为,则所围成的面积又减小了ΔS2·2x1x1·x2

③若导轨c再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3=ΔS2·2x1x1·x2

④最后导轨d又回到原处,此过程面积的变化为ΔS4x1·x2

由于ΔS1=ΔS2=ΔS3=ΔS4,则通过电阻R的电量是相等的,即Q1Q2Q3Q4. 所以选(A)。

小结:本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明确电量与导轨运动速度无关,而取决于磁通量的变化,同时结合图形去分析物理过程,考查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4.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光滑导轨位于同一水平

面,导轨上横放着两根相同的导体棒abcd与导轨构成矩形回

路。导体棒的两端连接着处于压缩状态的两根轻质弹簧,两棒

的中间用细线绑住,它们的电阻均为R,回路上其余部分的电阻

不计。在导轨平面内两导轨间有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开始

时,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剪断细线后,导体棒在运动过程中 (A

D)

A.回路中有感应电动势

B.两根导体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相同

C.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D.两根导体棒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试题详情

4.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必须按题意画出等效电 

路,其余问题为电路分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两个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和2R,其余电阻不

计,电容器的电容量为C,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金属棒ab、cd 的长度均为l ,当

棒ab以速度v 向左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当棒cd以速

度2v 向右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电容 C的电量为多

大?  哪一个极板带正电?

解:画出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1=Bl V 

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2=2Bl V

电容器C充电后断路,Uef  = - Bl v /3,

Ucd= E2=2Bl V

U C= Uce=7 BL V /3

Q=C UC=7 CBl V /3

右板带正电。

例2. 如图所示,金属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的值为2R.金

属杆oa一端可绕环的圆心O旋转,另一端a搁在环

上,电阻值为R.另一金属杆ob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B

定在环上,电阻值也是R.加一个垂直圆环的磁感强度为B

匀强磁场,并使oa杆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如果所有触点接触

良好,ob不影响oa的转动,求流过oa的电流的范围.

解析:Oa 旋转时产生感生电动势,

大小为:,E=1/2×Bωr2

当Oa到最高点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Imin =E/2.5R= Bωr2 /5R

当Oa与Ob重合时,环的电阻为0,等效电路如图

16乙示:

Imax =E/2R= Bωr2 /4R

∴ Bωr2 /5R<I < Bωr2 /4R

试题详情

3.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跟用电器连接,可以对用电器供电,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解各种问题.

试题详情

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将有感应电流。从而讨论相关电流、电压、电功等问题。其中包含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电磁感应与能量问题。

解题基本思路:1.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一个电源,感应电动势等效于电源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阻等效于电源的内阻.

2.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即从低电势流向高电势.

试题详情

7、实验原理及迁移

《大纲》要求: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学过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验中,能够理解改编类实验的原理,在需要时能根据给出的仪器设计实验。这是考查的重点。

例14、(06年全国卷Ⅱ)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2)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

(3)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解析:本实验是根据教材《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改编的,它考查考生实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迁移能力。认真读题,比较本题与教材中的不同。

答案:ⅰ.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后)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3,使得P3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2(或P1)的像和P3P3P4的位置如图。

ⅱ.①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

②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

    ④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与N,如图所示,连接ON

    ⑤∠P1ODθ1,∠CONθ2

ⅲ.。

同型题3(07全国卷1 2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c=,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物质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他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计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在上述实验中,

P点是    的平均位置,M点是    的平均位置,N点是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表示的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试题详情

6、实验误差的分析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2)误差可分:

①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②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3)百分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差的绝对值与真实值之比:%。

例13(06天津)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球仍从 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 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点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 A、B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球时 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  __ 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M、N分别是碰后两球的落点的位置,P点是未发生碰撞时A球落点的位置;2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