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下列变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 )
A.NaHCO3→Na2O B.NaNO3→NaCl
C.Na2CO3→NaOH D.Fe(OH)3→NaOH
525.在同温同压下,加热NaHCO3至完全分解,放出的CO2用Na2O2充分吸收来制O2。则NaHCO3与Na2O2的最佳质量之比为( )
A.84∶78 B.168∶78 C.78∶168 D.168∶234
524.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523.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522.把agNa2O和a1gNa2O2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水足量),结果得到同浓度的溶液,则a和a1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a1 B.a>a1 C.a<a1 D.无法判断
521.要同时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和SO2气体,应选用的固体试剂是 ( )
A.烧碱 B.小苏打 C.纯碱 D.食盐
2]投影材料二
事件 |
人物 |
事件 |
1933年 |
科学家们 |
在实验室中首次观测到核聚变就是氘的聚变 |
1934年 |
卢瑟福 |
用氘核去轰击氘靶产生了氚,发现氚聚变温度比氘更低。 |
1942年 |
特勒 |
在探索制造原子弹的各种途径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
1944年 |
费米 |
用氢的同位素氖和氛做燃料,只需五千万度就可以发生核聚变。 |
1945年 |
美国 |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人们立即觉察到,可以利用裂变反应所产生的超高温来实现核聚变反应,这就是氢弹的原理。 |
1]投影材料一
时间 |
人物 |
事件 |
20年代 |
阿斯顿 |
指出:中等大小的原子核结合最紧密,核裂变或轻核聚变都会放出能量,核聚变放出的能量比裂变大许多 |
1920年 |
爱丁顿 |
猜测:太阳的能量来自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 |
1926年 |
爱丁顿 |
指出:太阳总体积具有2000万度的高温和极高的密度。 |
1929年 |
罗素 |
指出:太阳总体积的60%是氢气,如果太阳的能量真是依靠核反应的话,那么这种核反应只能是氢气的聚变。 |
1938年 |
贝 特 |
证明:太阳的能量确实是靠氢气的聚变来维持的。 |
2、可控热核反应
(1)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很多优点
提问: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速度,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尝试可控热核反应,以使核聚变造福于人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请同学们自学教材,了解聚变与裂变相比有哪些优点?
可控热核反应发展进程:
例1: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聚变,其核反应方程是21H+31H→42He+10n,其中氘核的质量:mD=2.014 102 u、氚核的质量:mT=3.016 050 u、氦核的质量:mα=4.002 603 u、中子的质量:mn=1.008 665 u、1u=1.660 6×10-27kg,e = 1.602 2×10-19C,请同学们求出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根据质能方程,释放出的能量为: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约为3.3MeV,而铀核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释放的能量约为1MeV。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一,即轻核聚变产能效率高。
常见的聚变反应:21H+21H→31He+11H+4MeV、 21H+31H→42He+10n+17.6 MeV。在这两个反应中,前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后一反应的材料是氘和氚,而氚又是前一反应的产物,所以氘是实现这两个反应的原始材料,而氘是重水的组成部分,在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水中是取之不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轻核聚变是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这是优点之二,即地球上聚变燃料的储量丰富。
如1L海水中大约有0.03g氘,如果发生聚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L汽油。
总结:聚变与裂变相比,优点之三,是轻核聚变反应更为安全、清洁。
实现核聚变需要高温,一旦出现故障,高温不能维持,反应就自动终止了。另外,氘和氚聚就反应中产生的氦是没有放射性的,放射性废物主要是泄漏的氚以及聚变时高速中子、质子与其他物质反应而生成的放射性物质,比裂就所生成的废物的数量少,容易处理。
(2)我国在可控热核反应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发展情况。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我国的科学家就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模拟太阳产生能量。
附 件1: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