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7173  397181  397187  397191  397197  397199  397203  397209  397211  397217  397223  397227  397229  397233  397239  397241  397247  397251  397253  397257  397259  397263  397265  397267  397268  397269  397271  397272  397273  397275  397277  397281  397283  397287  397289  397293  397299  397301  397307  397311  397313  397317  397323  397329  397331  397337  397341  397343  397349  397353  397359  397367  447090 

4.(2009·广东高考)《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 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

   C.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解析]: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的抗日民主政权,不属于新中国政权,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以及1984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因此A、C、D三项表述都是错误的。早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就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说明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试题详情

3.(2009·天津高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12月”,此前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和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终结。A项出现在1953年,B、D则发生在1956年。

答案:C

试题详情

2.(2010·北京高考)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这是考查我国重要政治制度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次考的既不是其内容也不是其意义,而是其实践。一般历史考试都会比较重视“历史之最”,我想经过考前认真的复习强调,这道题也能轻松解决。1947年设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建立。

答案:A

试题详情

1.(2010·江苏高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试题详情

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

[点析]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都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提供法律依据以及宪法保障;都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和各项制度。但有着许多不同点。

(1)两者主体不同。前者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后者是由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两者的历史作用不同。前者的制定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后者的制定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

(3)两者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后者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前者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后者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

(5)两者的时间背景不同。前者的制定背景是成立新中国初期;后者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典例]民盟主席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本题学生易错选B或者D,错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全面以及对材料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根据材料的有效信息,可以判断为《共同纲领》,它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建设的法律依据,故答案为A。

[答案]:A

试题详情

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2)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创自吉林省的“海选”制度。

[要点名师精解]

试题详情

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建设方针。

 (2)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试题详情

2.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2)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届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3)1949年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这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