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7520  397528  397534  397538  397544  397546  397550  397556  397558  397564  397570  397574  397576  397580  397586  397588  397594  397598  397600  397604  397606  397610  397612  397614  397615  397616  397618  397619  397620  397622  397624  397628  397630  397634  397636  397640  397646  397648  397654  397658  397660  397664  397670  397676  397678  397684  397688  397690  397696  397700  397706  397714  447090 

3.公转的地理意义

(殷培红)

人类认识的宇宙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4.地理意义

试题详情

3.速度

试题详情

2.周期

试题详情

1.方向

试题详情

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试题详情

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试题详情

1.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试题详情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  (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演示]  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讲述]  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

[板书] 

[演示讲解]  利用黄赤交角模型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

[板书] 

[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  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展示圆盘]  说明圆盘含义。

圆盘表示黄道面,圆盘与地球仪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某一天太阳的直射点位置。盘面上的四个红箭头代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光线。

学生四人一组演示实验。

学生操作步骤:

(1)用一个地球仪从A位置开始演示公转,注意观察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变化范围是什么?

(2)分别用四个地球仪摆在A、B、C、D四个位置;

(3)学生将观察结果用“*”号填入表1直射点移动一栏中。

[教师指导] 

[板图]  教师用箭头表示直射点移动过程。

表1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A      B     C      D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
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


[教师指导] 

[讲解]  回归线的意义。

[提问]  哪些地区一年可以有两次直射的机会?什么地区一年只有一次直射机会?什么地区终年没有直射机会?

学生讨论、回答。

[练习]  在下图中画出A、B、C、D四个位置地球的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明日期和节气,标出自转和公转方向。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