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地理知识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课程唯一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的第一任务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使课程在“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三方面,均衡地发挥作用。简而言之,过去课程的功能主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新课程的功能在于“培养人”。
长期以来,受传统和“应试”倾向的影响,教师心目中的“知识情结”根深蒂固,要真正从“掌握知识”到“促进发展”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我们的教学古往今来都是对知识负责,而不是对活生生的学生个性发展负责。即使在课堂上,满眼望去,所关注的也都是地理知识。有人要问,“知识”难道不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吗?我想应该有以下两点认识:一,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要完善。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地强调基础知识是不够的,特别要考虑地理能力结构的问题;二,知识是一种基础,也是我们最易想到的基础,但在对待知识基础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内涵在发生变化,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有用的基础知识。不管三七二十一,什么样的知识都拿来,这样的做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就是力量”,但只有能够产生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
新课程从“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来体现基础教育的改革精神。地理知识素养处于基础地位,是其他相关地理素养形成的基本载体。新课程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地理知识既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素养,也是学生学习地理技能、过程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积累,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结合”,简而言之,更加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对于地理能力的理解不外乎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发现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地理技能是学习地理知识与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与手段。新课程对于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如“运用教具或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观察某种天文现象,并查阅有关资料,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及其体会”:“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要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一样”:“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绘制社区的主要文化、教育、体育设施的分布草图,分析其布局是否合理”等。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技能、地图分析技能、地理图表的绘制技能、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地理观察仪器操作技能、地理教具和学具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5.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
高一历史模块检测
第I卷答案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4.电话从西方传人中国是在
A.晚清时期 B.民国初年 C.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23.“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
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22.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
A.反对封建迷信B.土葬改为火葬C.春节禁放鞭炮D.文娱活动增多
21.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
的产物。下面那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20.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83年贴出的春联:过年储米十余坦,押岁存款上千元。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发展乡镇企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实行土地私有制
19.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人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8.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