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99309  399317  399323  399327  399333  399335  399339  399345  399347  399353  399359  399363  399365  399369  399375  399377  399383  399387  399389  399393  399395  399399  399401  399403  399404  399405  399407  399408  399409  399411  399413  399417  399419  399423  399425  399429  399435  399437  399443  399447  399449  399453  399459  399465  399467  399473  399477  399479  399485  399489  399495  399503  447090 

3.求函数解析式举例

例3.已知xy<0,并且4x-9y=36.由此能否确定一个函数关系y=f(x)?如果能,求出其解析式、定义域和值域;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 4x-9y=36在解析几何中表示双曲线的方程,仅此当然不能确定一个函数关系y=f(x),但加上条件xy<0呢?

所以

因此能确定一个函数关系y=f(x).其定义域为(-∞,-3)∪(3,+∞).且不难得到其值域为(-∞,0)∪(0,+∞).

说明:本例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函数与解析几何中方程的内在联系.任何一个函数的解析式都可看作一个方程,在一定条件下,方程也可转化为表示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还有两类问题:

(1)求常见函数的解析式.由于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的解析式的结构形式是确定的,故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其解析式.这里不再举例.

(2)从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函数关系的确定.这要把有关学科知识,生活经验与函数概念结合起来,举例也宜放在函数复习的以后部分.

试题详情

2.求函数值域的基本类型和常用方法

函数的值域是由其对应法则和定义域共同决定的.其类型依解析式的特点分可分三类:(1)求常见函数值域;(2)求由常见函数复合而成的函数的值域;(3)求由常见函数作某些“运算”而得函数的值域.

试题详情

1.求函数定义域的基本类型和常用方法

由给定函数解析式求其定义域这类问题的代表,实际上是求使给定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它依赖于对各种式的认识与解不等式技能的熟练.这里的最高层次要求是给出的解析式还含有其他字

例2.已知函数定义域为(0,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分析:x的函数f(x)是由u=x与f(u)这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u是中间变量.由于f(x),f(u)是同一个函数,故(1)为已知0<u<2,即0<x<2.求x的取值范围.

解:(1)由0<x<2,  得

说明:本例(1)是求函数定义域的第二种类型,即不给出f(x)的解析式,由f(x)的定义域求函数f[g(x)]的定义域.关键在于理解复合函数的意义,用好换元法.(2)是二种类型的综合.

求函数定义域的第三种类型是一些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中产生的函数关系,求其定义域。

试题详情

3.通过对分段定义函数,复合函数,抽象函数等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函数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树立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制约的函数思想,为函数思想的广泛运用打好基础.

本部分的难点首先在于克服“函数就是解析式”的片面认识,真正明确不仅函数的对应法则,而且其定义域都包含着对函数关系的制约作用,并真正以此作为处理问题的指导.其次在于确定函数三要素、求反函数等课题的综合性,不仅要用到解方程,解不等式等知识,还要用到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等与函数有关概念的结合.

Ⅰ 深化对函数概念的认识

例1.下列函数中,不存在反函数的是     (   )

      

分析:处理本题有多种思路.分别求所给各函数的反函数,看是否存在是不好的,因为过程太繁琐.

从概念看,这里应判断对于给出函数值域内的任意值,依据相应的对应法则,是否在其定义域内都只有惟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因此可作出给定函数的图象,用数形结合法作判断,这是常用方法。

此题作为选择题还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对于D,y=3是其值域内一个值,但若y=3,则可能x=2(2>1),也可能x=-1(-1≤-1).依据概念,则易得出D中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于是决定本题选D.

说明:不论采取什么思路,理解和运用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是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于函数三要素在函数概念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掌握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基本方法当然成了函数概念复习中的重要课题.

例1.(重庆市)函数的定义域是( D )

A     B    C     D

例2.(天津市)函数()的反函数是( D )

A           B

C        D

也有个别小题的难度较大,如

例3.(北京市)函数其中PM为实数集R的两个非空子集,又规定,给出下列四个判断:

  ①若,则  ②若,则

  ③若,则  ④若,则

 其中正确判断有(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分析:若,则只有这一种可能.②和④是正确的.

Ⅱ 系统小结确定函数三要素的基本类型与常用方法

试题详情

2.系统归纳求函数定义域、值域、解析式、反函数的基本方法.在熟练有关技能的同时,注意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试题详情

函数有二种定义,一是变量观点下的定义,一是映射观点下的定义.复习中不能仅满足对这两种定义的背诵,而应在判断是否构成函数关系,两个函数关系是否相同等问题中得到深化,更应在有关反函数问题中正确运用.具体要求是:

1.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明确函数三要素的作用,并能以此为指导正确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关系.

试题详情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

(A)    (B)    (C)5    (D)6

分析及解:设长方体三条棱长分别为x,y,z,则依条件得:

 2(xy+yz+zx)=11,4(x+y+z)=24.而欲求的对角线长为,因此需将对称式写成基本对称式x+y+zxy+yz+zx的组合形式,完成这种组合的常用手段是配方法.故=62-11=25

∴  ,应选C.

例2.设F1F2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1PF2=90°,则ΔF1PF2的面积是(   ).         

(A)1    (B)   (C)2    (D)

分析及解:欲求   (1),而由已知能得到什么呢?

由∠F1PF2=90°,得   (2),

又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得|PF1|-|PF2|=4    (3),那么(2)、(3)两式与要求的三角形面积有何联系呢?我们发现将(3)式完全平方,即可找到三个式子之间的关系.即,

∴  ,∴  选(A).

注:配方法实现了“平方和”与“和的平方”的相互转化.

例3.设双曲线的中心是坐标原点,准线平行于x轴,离心率为,已知点P(0,5)到该双曲线上的点的最近距离是2,求双曲线方程.

分析及解:由题意可设双曲线方程为,∵,∴a=2b,因此所求双曲线方程可写成:  (1),故只需求出a可求解.

设双曲线上点Q的坐标为(x,y),则|PQ|=  (2),∵点Q(x,y)在双曲线上,∴(x,y)满足(1)式,代入(2)得|PQ|=  (3),此时|PQ|2表示为变量y的二次函数,利用配方法求出其最小值即可求解.

由(3)式有(yay≤-a).

二次曲线的对称轴为y=4,而函数的定义域yay≤-a,因此,需对a≤4与a>4分类讨论.

(1)当a≤4时,如图(1)可知函数在y=4处取得最小值,

∴令,得a2=4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2)当a>4时,如图(2)可知函数在y=a处取得最小值,

∴令,得a2=49,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注:此题是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双曲线方程的,其中利用配方法求解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由于二次函数的定义域与参数a有关,因此需对字母a的取值分类讨论,从而得到两个解,同学们在解答数习题时应学会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例4.设f(x)是一次函数,且其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又,试求f(x)的表达式.

分析及解:因为此函数的模式已知,故此题需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表达式.

设一次函数y=f(x)=ax+b  (a>0),可知  ,

.

比较系数可知:  

解此方程组,得  ,b=2,∴所求f(x)=.

例5.如图,已知在矩形ABCD中,C(4,4),点A在曲线(x>0,y>0)上移动,且AB,BC两边始终分别平行于x轴,y轴,求使矩形ABCD的面积为最小时点A的坐标.

分析及解:设A(x,y),如图所示,则(4-x)(4-y)      (1)

此时S表示为变量x,y的函数,如何将S表示为一个变量x(或y)的函数呢?有的同学想到由已知得x2+y2=9,如何利用此条件?是从等式中解出x(或y),再代入(1)式,因为表达式有开方,显然此方法不好.

如果我们将(1)式继续变形,会得到S=16-4(x+y)+xy        (2)

这时我们可联想到x2+y2x+yxy间的关系,即(x+y)2=9+2xy.

因此,只需设t=x+y,则xy=,代入(2)式得   S=16-4t+(3)S表示为变量t的二次函数,

∵0<x<3,0<y<3,∴3<t<,∴当t=4时,SABCD的最小值为.

此时

注:换元前后新旧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同的,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例6.设方程x2+2kx+4=0的两实根为x1,x2,若≥3,求k的取值范围.

解:∵≥3,

,代入整理得(k2-2)2≥5,又∵Δ=4k2-16≥0,

解得k∈(-)∪[,+].

例7.点P(x,y)在椭圆上移动时,求函数u=x2+2xy+4y2+x+2y的最大值.

解:∵点P(x,y)在椭圆上移动,  ∴可设   于是

      =

      =

   令,   ∵,∴|t|≤.

   于是u=,(|t|≤).

   当t=,即时,u有最大值.

   ∴θ=2kπ+(kZ)时,.

例8.过坐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若以AB为直径的圆恰好通过椭圆的左焦点F,求直线l的倾斜角.

解:设A(x1,y1),B(x2,y2)

   直线l的方程为y=kx,将它代入椭圆方

程整理得  (*)

由韦达定理,(1),(2)

   又F(1,0)且AFBF,∴,   即  ,

   将,代入上式整理得  ,

   将(1)式,(2)式代入,解得  .   故直线l的倾斜角为.

注:本题设交点坐标为参数,“设而不求”,以这些参数为桥梁建立斜率为k的方程求解.

例9.设集合A={}

(1)若A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B

(2)当aB时,不等式x2-5x-6<a(x-4)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1)令t=2x,则t>0且方程化为t2-2t+a=0  (*),A中有且只有一个元素等价于方程(*)有且只有一个正根,再令f(t)=t2-2t+a,

则Δ=0  或a=1或a≤0,从而B=(-,0]∪{1}.

(2)当a=1时,<x<3+,

a≤0,令g(a)=a(x-4)-(x2-5x-6),则当a≤0时不等式  恒成立,

即当a≤0时,g(a)>0恒成立,故  ≤4.

综上讨论,x的取值范围是(,4).

试题详情

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是几种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这些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它不仅有明确的内涵,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有实施的步骤和作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的变形技巧,由于这种配成“完全平方”的恒等变形,使问题的结构发生了转化,从中可找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促成问题的解决.

待定系数法的实质是方程的思想,这个方法是将待定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统一在方程关系中,从而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未知数.

换元法是一种变量代换,它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去取代另一种变数形式,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

试题详情

2.为了实施有效的化归,既可以变更问题的条件,也可以变更问题的结论,既可以变换问题的内部结构,又可以变换问题的外部形式,既可以从代数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又可以从几何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试题详情

1.熟练、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转化的基础;丰富的联想、机敏细微的观察、比较、类比是实现转化的桥梁;培养训练自己自觉的化归与转化意识需要对定理、公式、法则有本质上的深刻理解和对典型习题的总结和提炼,要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去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抓基础,重转化”是学好中学数学的金钥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