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江苏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往年高考已有部分涉及,但作为一个考点在考试大纲中明确的提出来还是第一次,2008年再次提出,因此该考点显得尤为重要。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I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
3.打破“以人为师”的框框,选取生活中通过暗示间接地教育你的事物为叙写对象,展现这些不开口的“良师”的内蕴美。你可以写黑板--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漆成一身黑色,为的是能清楚地衬托出粉笔字的白;你可以写扫帚--同污秽脏物势不两立,必欲扫除之而后快,而当人们在赞美优美清洁的环境时,在议论该给谁一个荣誉称号时,它却躲到了不为人注意的墙角;你可以写橡皮--宁可天天承受磨砺身躯的痛苦,但决不放过白纸上一丝一毫的错误;当然你还可以写坚忍不拔的小草,写任劳任怨的老牛,写团结互助的大雁等等,应该注意的是,无论写何物为“良师”,你都要揭示你对它独特的感悟,亮出有个性的视角。
2.跳出一篇写一人的常规思维,从印象深刻的众多“良师”形象中选出若干美丽的场面,构成“良师”群体,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
1.大多考生写“教学上认真”“生活上关心”的“良师”这类“第一构思”,选择“医治心灵创伤”等内容为题材,在读者面前凸现一个“良医”式的“良师”形象。
1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2)自古逢秋悲寂寥, 。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2)我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霄 (3)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苟余心之端直兮 (3)羡长江之无穷
17.按要求默写。
(1)开发大西北,我们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生态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 , , ”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
(2)目前,全国网民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将选什么花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入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示例: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①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 。
②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 。
③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 。
答案 (1)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①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②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白《将进酒》)
(2)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 !(关汉卿《窦娥冤》)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 (高适《别董大》)
答案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3)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闻求木之长者, ;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魏徴《谏太宗十思疏》)
(2)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答案 (1)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 必积其德义 (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