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化学性质:
⑴与非金属反应(O2、S、Cl2、Br2)
⑵与酸反应
①非强氧化性酸
②强氧化性酸(常温下遇浓H2SO4、浓HNO3会发生_____)。
Fe + HNO3(过量)==
Fe(过量)+ HNO3==
Fe+ HNO3(浓)
[思考] 2.8g铁与160mL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反应中HNO3共得到电子 mol
⑶与水反应:
⑷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硫酸铜、硫酸铁)
[思考]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中肯定有阳离子 ,肯定不存在阳离子 ,可能有阳离子 (若铁过量呢?)
2.物理性质:纯净铁是光亮的_______金属,抗腐蚀能力_________(强、弱),密度7.86g/cm3,熔点1535℃,有延展性、导电性和传热性,能被磁铁吸引。
[思考]生铁的熔点较纯铁_______,抗腐蚀能力较纯铁_________。为什么?
1.位置和结构:
12.2007年10月24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下图是监测系统每隔2 s拍摄的关于火箭起始阶段的一组照片,已知火箭的长度为60 m,现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你能否估算出火箭的加速度a和火箭在照片中第2个象所对应的时刻瞬时速度v的大小?
[解析] 先根据火箭在照片上所成像的长度与火箭实际长度的关系,计算出两段时间内火箭的位移,再根据Δx=aT2和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出火箭的加速度和速度.
从照片上可知,刻度尺上1 cm的长度相当于30 m的实际长度,前后两段的位移分别为4 cm和6.5 cm,对应的实际位移分别为x1=120 m,x2=195 m,则由Δx=aT2得
a=== m/s2=18.75 m/s2.
v== m/s=78.75 m/s.
[答案] 18.75 m/s2 78.75 m/s
11.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15 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
[解析] 全程5 s内的平均速度
== m/s=10 m/s
中间2.5 s的瞬时速度v2.5==10 m/s
加速度a== m/s2=2 m/s2
根据:vt=v0+at,15=v0+2×5,v0=5 m/s.
[答案] 5 m/s 2 m/s2
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 m,由此不可求得(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 如右图所示,x3-x1=2aT2,可求得a
而v1=-a·可求.
x2=x1+aT2=x1+=也可求,
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已运动的时间和位移,故初速度v0不可求.
[答案] D
9.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的位移是2 m,第4 s内的位移是2.5 m,那么可以知道( )
A.第2 s内平均速度是1.5 m/s
B.第3 s初瞬时速度是2.25 m/s
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
D.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
[解析] 由Δx=aT2,得a= m/s2=0.5 m/s2,由x3-x2=x4-x3,得第2 s内的位移x2=1.5 m,第2 s内的平均速度2== m/s=1.5 m/s.第3 s初速度即第2 s末的速度v2== m/s=1.75 m/s,故AD正确.
[答案] AD
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前10 s物体的加速度为0.5 m/s2,后5 s物体的加速度为-1 m/s2
B.15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15 s内物体位移为37.5 m
D.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解析] 在v-t图象中,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故前10 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a1== m/s2=0.5 m/s2,后5 s物体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m/s2=-1 m/s2,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故物体在15 s内的位移为x=×15×5 m=37.5 m.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m/s=2.5 m/s.
[答案] ACD
7.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刹车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1)∶1 B.∶1
C.1∶(+1) D.1∶
[解析] 汽车在前半程与后半程的时间比为t1∶t2=(-1)∶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2=∶=t2∶t1=1∶(-1)=(+1)∶1.
[答案] A
6.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2 m.关于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2 m/s
C.第2 s内的位移为4 m
D.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4 m/s2
[解析] 由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知,第1 s内的平均速度 ==2 m/s,A正确;由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知,第1 s末的瞬时速度v=2-v0=2×2 m/s-0=4 m/s,B错误;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at2,得加速度a===4 m/s2,D正确;进一步可求得第2 s内的位移x2=at22-at12=×4 m/s2×(2 s)2-×4 m/s2×(1 s)2=8 m-2 m=6 m,所以C错误.
[答案] A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