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政热点:2.相关知识:
(1)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关于“仁”的学说:
孔子:仁 孟子:仁政 荀子:仁义、王道 程颐、程颢:仁与万物俱生,有仁就有义理智信 朱熹:仁义理智是道德准则,是天理的反映
(2)古代儒家思想家关于“民本”的思想
孔子:“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得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孔子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为重要,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了“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
董仲舒:主张仁政,改变了西汉时期的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生活困顿的现实。
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为主”,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3)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中关于“仁”和“民本”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董仲舒:中央集权和三纲五常
宋明时期:理学中提高自我修养、注重品德,自我调节,和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4)唐太宗“存百姓”思想,均田制、轻徭薄赋
(5)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要求按照年龄和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6)近代关于民生思想的论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7)中国共产党关于民生问题:建国前的土地政策、建国以后的婚姻法和社会习俗、1949-1953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3-1956年一化三改造、中共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着眼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新时期中的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在20世纪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达到小康状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前20年全面实现小康。
(8)世界历史上有关社会福利问题: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相关措施: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的概念;发展阶段--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到六七十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质;目的)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0)科技发展对于民生的改变和提高: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大大地改变了人民的生活。
2.涉及知识:(1)古代农业政策(耕作方式、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特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基本特点)(2)党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1950-1952年)(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见前面)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背景、试行地区、情况、性质、作用)
1.时政热点:十七大报告
3.世界近现代史: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320周年)。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220周年)。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的统治(210周年)。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80周年),对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状况和世界局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3)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949年,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0周年)。
(4)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989年,在澳大利亚倡议下,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0周年)。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轰炸(10周年),这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体现。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时期:1839年6月,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170周年)。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50周年)。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0周年)。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9-1932年,南方涌现十几块革命根据地(80周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月,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60周年)。4月,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覆灭(60周年)。
(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60周年),会议的特点是广泛的代表性,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的内容有:决定成立新中国;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性质);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首都、国旗和代国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国内、国际)(60周年)。
(6)探索时期: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原因是“左”倾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断援。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30周年),以实际行动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30周年),实现了海峡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打破了外交僵局,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0周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1999年,我国“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安全返回(10周年)。
1.中国古代史:
宋元: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940周年)。
改革开放、《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交30周年:
(1)200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12月18日上午,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200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会上讲话指出:“我们应该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3)2009年1月1日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0周年。2009年1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胡锦涛在贺电中说,30年前,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由此揭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布什在贺电中说,1日,我们纪念30年前美中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我们两国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超越了双方在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深刻差异,跨越了似乎难以逾越的鸿沟。
2.涉及知识:(1)四大发明及西传 (2)传统科技发展的原因(政治安定高度统一;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民族之间的交流;对外交往等) (3)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未转化为近代科技的原因(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高度强化,缺少宽松的政治环境;经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使得手工业难以充分发展,失去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物质基础、动力和机制;思想上:封建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制异端思想;外交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与西方的联系;教育上:科举制度下主要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科技没有应有地位) (4)西学东渐 (5)詹天佑 (6)两弹一星 (7)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8)袁隆平
1.时政热点:神五、神六,嫦娥一号,大飞机计划等
答: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②推动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③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④加快发展自己,维护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保持国内社会稳定。
青少年: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树立全球意识,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尊重他们的国家制度和文化;树立国家观念,注意维护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