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分馏液态空气制取氮气②实验室制取氧气③镁条在空气中存放后表面失去金属光泽④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变为粉末⑤湿衣服晾干⑥牛奶变酸⑦铁钉生锈⑧石蜡熔化
A. ②⑥⑦ B. ④⑤⑧ C. ①③⑤ D. ①⑤⑧
3. 应用: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
① 质量守恒的是“总质量”,是指已参加反应的所有反应物的质量与所有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所有得到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② 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改变
③ 而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质量或分子的个数不一定改变
典型习题:
2. 了解:① 判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为物质的属性或能力,一般有“能,可以”等;而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则是指一种变化,具有一定的过程
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②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过程中失去氧,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得到氧,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③ 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关键是置换反应的判断: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立一种单质与化合物。
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的化学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 CO + CuO == Cu + CO2 ;
CH4 + 2O2 == CO2 + 2H2O
注意: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是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与数量出发进行的,而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则是从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是得氧或失氧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④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注意:易燃易爆物不仅仅指物质本身能够燃烧或爆炸,而且那些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也算是易燃易爆物,比如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都属于易燃易爆物
主要考点:
1. 常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一变,两不变):
① 催化剂在反应中改变了其他物质反应的速率(加快或减缓);
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变;
3. 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
① 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的气体(用作填充气球)
② 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在常温下性质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等条件下,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 可燃性:2H2 + O2 点燃== 2H2O(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带蓝色的火焰)
H2 + Cl2 点燃== 2HCl (纯净的氢气,安静的燃烧,放出苍白色的火焰)
不纯的氢气被点燃就可能会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体积分数)。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注意检验氢气的纯度(注意验纯的操作)
b. 还原性:CuO + H2 △ == H2O + Cu(黑色的氧化铜中逐渐有红色物质产生,同时管口有液滴产生)
装置中的注意点:a. 氧化铜粉末平铺在试管底部
b. 通氢气的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并置于氧化铜上方
c. 导管口没有试管塞,并且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d.反应前先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尽可能的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e.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氢气(冷却,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铜)
c. 用途:氢能源(来源广泛,放出热量大,不污染环境;但制备及其储存、运输的安全还存在问题)
冶炼金属,燃料(氢氧焰)
③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料:某些金属(铁、镁、锌等)和稀硫酸(或盐酸)
b. 反应条件:常温下金属与酸接触,立即放出氢气
c. 反应原理:Zn + H2SO4 == ZnSO4 + H2↑;Zn + 2HCl == ZnCl2 + H2↑
Fe + H2SO4 == Fe SO4 + H2↑;Fe + 2HCl == FeCl2 + H2↑
Mg + H2SO4 ==Mg SO4 + H2↑;Mg+ 2HCl == MgCl2 + H2↑
2Al + 3 H2SO4 == Al2(SO4)3 + 3H2↑;2Al +6HCl == 2AlCl3 + 3 H2↑
d. 发生装置:大试管,双孔塞,长颈漏斗,胶皮管,弹簧夹,铁架台(带铁夹),导管
e.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氢气难溶于水)
f. 反应步骤:ⅰ. 按照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ⅱ. 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ⅲ. 先装入固体药品,然后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液体;
ⅳ. 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
ⅴ. 收集少量的氢气,进行验纯;
ⅵ. 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氢气;
ⅶ. 关闭弹簧夹,反应结束。
g. 注意事项:
ⅰ. 长颈漏斗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
ⅱ. 导管应略微伸入大试管,大试管应该竖直放置;
ⅲ. 该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紧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观察液面,如果液面不持续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ⅳ. 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收集完毕,都应该盖上磨口玻璃片,倒扣在实验桌上;
小知识:
① 气体一般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白色)后,固体变成蓝色(胆矾)后,确定原气体中有水蒸气;
② 气体一般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干燥;
2. 了解: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氢气的工业制法,
① 水的组成:a. 实验:2H2O 通电== 2H2↑ + O2↑
b. 电极: 阴极 阳极
c. 体积: 2 : 1
d.检验:阴极:点燃,盖上一个干冷的烧杯,在内壁出现水雾;
阳极: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e. 结论:水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水是有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
② 物理性质:水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凝固点0℃,沸点100℃,4℃是密度最大为1.0g/cm3
③ 水的化学性质:a.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 + CaO == Ca(OH)2 (除不溶性的碱)
b. 与某些盐反应:CuSO4 + 5H2O == CuSO4•5H2O(形成结晶水合物)
c. 分解反应:2H2O 通电== 2H2↑ + O2↑;置换反应:C + H2O 高温=== CO + H2
④ 氢气的工业制法:天然气:CH4 高温=== C + 2H2↑;水煤气:C + H2O 高温=== CO + H2
最理想的方法: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等转化为电能,从而电解水
主要考点:
1. 常识: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3/4被水覆盖,江河湖海,动植物体内
②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a. 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
b.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农业上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或向地下渗透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 工业上的“三废”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加强对水质的检测,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c. 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③ 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a. 工业上:发电,冷却,化工原料,溶解某些物质;
b. 农业上:灌溉用水量较大;
c. 动植物:体液的循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
21.某一紫黑色粉末A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无色气体B,另取一种黑色固体C,点燃后伸入B中可生成气体D,D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D还可以有一种绿色的粉末E在加热的条件下得到。写出A、B、C、D、E五种物质的名称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3年,武汉市政府坚决取缔“正三轮”(俗称“电麻木”),原因之一是“正三轮”产生的大量尾气严重污染了城市生态环境。据有关专家介绍,每辆“正三轮”产生的尾气远远超过小汽车的排放量。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机动车尾气是由汽油等燃料燃烧或者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有CO、CO2、SO2、氮氧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固体颗粒等物质。由此,该学生推测:汽油中含有碳及其少量的氮、硫等物质,汽油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1)2C + O2 点燃== 2CO(不完全燃烧);C + O2 点燃== CO2(完全燃烧);S + O2 点燃== SO2
该同学的推测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提出一条用化学手段治理汽车尾气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再有少量催化剂如(MnO2)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请回答: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