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0210  400218  400224  400228  400234  400236  400240  400246  400248  400254  400260  400264  400266  400270  400276  400278  400284  400288  400290  400294  400296  400300  400302  400304  400305  400306  400308  400309  400310  400312  400314  400318  400320  400324  400326  400330  400336  400338  400344  400348  400350  400354  400360  400366  400368  400374  400378  400380  400386  400390  400396  400404  447090 

5.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  B. 往食盐水中加入水 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 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试题详情

4.饱和食盐水在室温下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B. 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 溶剂质量变小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试题详情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10       B.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21

C.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1:10      D.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21:10

试题详情

2. 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不变 B. 溶质的质量减少 C.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试题详情

1. 以下是一些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的,⑤稳定的,⑥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④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⑤⑥

试题详情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表示某物质在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2)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4)表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⑤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判断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2)    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    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趋势 

(4)    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5)    判断析出晶体量的多少

  ⑥ 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  

(1)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解度= (饱和溶液中)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典型习题:

试题详情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试题详情

21.某兴趣小组为验证鱼骨的成分,把鱼骨放在酒精灯上充分煅烧,得到白色固体,冷却后研成粉末,再向白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请回答:

(1)    鱼骨中被烧掉的是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已知动物的骨骼中含有Ca2+,则鱼骨中至少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鱼骨放入稀盐酸中浸泡会变软

B. 饮用牛奶可补充钙质

C. 骨质疏松患者不宜补钙

D.胃酸能促进钙质的吸收

试题详情

20.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  )

  A. 碳单质     B.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 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 含碳的物质

试题详情

19.据报道,科学家不久前制得一种新型的分子,下列有关O4的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它和O2、O3都是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 它的分子是由两个O2分子组成的

C.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4        D. 一个O4分子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