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某种农作物三国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图”,完成(1)-(2)题。
(1)该作物可能是 (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大豆
答案 A
(2)该作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考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强化专练
18.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大,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气候
(2)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C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藏北高原),B海拔较C低,热量条件较好;B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C多;B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灌溉水源充足。
第14讲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时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强化专练
16.下图中,正确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大势的是 ( )
答案 B
(2009·江苏南通模拟)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挡风墙,侧面是唯一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14-15题。
14.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 )
①平原地形为主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5.春节期间,大棚内的蔬菜上市时人们发现,b处附近的蔬菜长势明显不如a处,但口感却优于a处,原因是 ( )
①a处土壤条件好 ②b处水分条件好 ③a处热量条件好 ④b处通风好 ⑤b处温度高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⑤
答案 14.C 15.B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B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城郊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3.关于A所示农业地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市场
B.劳动力丰富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C.适宜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乳畜业等
D.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较多
答案 12.B 13.B
(2009·福建宁德质检)我国某城市的年降水量近1 400毫米,年均温约16℃。该城市中心区有我国南宋皇帝“躬耕”以示“劝农”的籍田遗址。近期该城市在城区仿建了八卦农田,农田占地约150亩。读图,回答9-11题。
9.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C
10.该城市为 ( )
A.西安 B.开封 C.北京 D.杭州
答案 D
11.该城市新建八卦农田主要是 ( )
A.为城市提供粮食及副食品 B.丰富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
C.缓解城市污染及热岛效应 D.为农业培育粮食蔬菜良种
答案 B
(2009·山东莱芜模拟)下图中的圆形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农作物分布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6-8题。
6.与山东省农作物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7.山东省农业生产不利因素有 ( )
A.城市化水平高,耕地面积小 B.农业科技水平低于全国水平
C.春旱和土地盐碱化严重 D.台风影响严重
8.②、③两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 )
A.农业生产经营都是以家庭生产为单位 B.都是粗放型经营
C.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D.农业生产单产高,但商品率低
答案 6.B 7.C 8.C
(考题改造)读“世界部分区域行政区划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区域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5.图中甲国发展种植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 )
①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③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⑤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⑥农业劳动力充足
A.①③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答案 4.C 5.B
苏轼诗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此回答1-3题。
1.诗中的“岭”是指 ( )
A.秦岭 B.南岭 C.大兴安岭 D.乌鞘岭
2.江苏省不能种植荔枝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 )
A.热量不足 B.土壤贫瘠 C.劳动力缺乏 D.降水稀少
3.岭南地区与江苏省均可以发展的农业是 ( )
A.迁移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种植园农业
答案 1.B 2.A 3.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