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鼓励开垦荒田、减轻租税、兴修水利、抑制寺院经济
(2)自上而下;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为后世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比较
1、(1)在保障农奴主利益的前提下主动解放农奴。 如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规定缴纳土地赎金和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2)平定农奴主叛乱;对农奴主区别对待(没收或赎买农奴主的生产资料;批判和制裁抵制改革的农奴主);国家无偿分配给农奴生产资料。(或有利于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西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
6.改革的认识和启示
①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和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改革贯穿古今中外社会发展进程。
④改革具有多样性。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5。特点(比较不同改革的异同点,注意以下角度)
背景、目的、性质
方式:自上而下
内容:是否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结果:成功(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或失败
影响:生产力发展;政治(稳定、缓和矛盾);思想解放;社会发展。
4.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愿望;
②符合当时的国情和社会实际。
③新旧力量的对比
④改革者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⑥是否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代表的发展要求。
⑦是否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成功的改革是全社会的互动。
3.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
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
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
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目的:维护统治,挽救危机,解放(促进)生产力,救亡图存等
2.改革的实质
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和补偏救弊、挽救危局的局部调整。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教材只明确表述了资产阶级改革。)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