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2)从作者回忆的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4分)
答:(1)
(2)
21.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答:
语文试卷第5页(共6页)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D.临表涕零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伤先帝之明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25.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一)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哀溺文序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有项,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尽之甚,蔽之甚,里卫匹迎竺堂尘”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2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 水暴甚( )② 乘小船绝湘水( )③ 今何后为?( )④ 益怠( ) 2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43.材料一 表一:三大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内容 年份 |
居民收入 |
企业收入 |
政府收入 |
2002年 |
62.1% |
20% |
17.9% |
2006年 |
57.1% |
21.5% |
21.4% |
从2002年 到2006年 |
下降5个 百分点 |
上升1.5个 百分点 |
上升3.5个 百分点 |
表二:职工工资占GDP比重情况
年份 |
1991年 |
1996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06年 |
占GDP比重 |
15.3% |
13% |
12% |
11% |
11.1% |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4就算警戒状态。2007年我国已经达到0.47;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1年的2.9:1上升到2007年的3.32:1;2007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623元,而贵州只有10678元;我国最高行业和最低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2000年的2.63倍扩大到2007年的5倍以上。
材料三 效率和公平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活力和社会稳定。党的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些论述都坚持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又增强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矛盾和问题的针对性,是从实际出发对效率和公平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请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8分)
衡水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42.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在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 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 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要防止经济转向过热和明显的通货膨胀。
结合所学的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4分)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