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三)、分析《二煞》。
(1)提问:崔莺莺怕什么?
明确:怕“停妻再取妻”。 怕“一春鱼雁无消息。” 怕“金榜无名誓不归。”
(2)张生有可能“停妻再娶妻”吗?
明确:有可能,由古代男女社会地位的绝对不平衡性展开分析。提示问题:崔莺莺想不想张生当官?如果有个保险公司,说保证张生当官后回到崔身边,崔会不会同意?
明确:莺莺在梦境中私奔出城,跟随张生同去,并唱道:有限姻缘,方才宁帖,无奈功名,使人离缺。“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但事实上,从文中能看出崔莺莺鄙视功名利禄吗?是否重视爱情就等同于是鄙视功名?请学生用质疑的眼光独立思考问题。
(3)崔为什么会怕“金榜无名誓不归”?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作回答。
(4)放音乐《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感受崔这种不必要的担忧。
(二)分析《小梁州》
(1)我们来看看当崔莺莺黯然神伤的时候,张生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2)什么是斜签?为什么要斜偏着身子呢?
明确:古代晚辈侍座,上身微倾,状类斜插的签。)
(3)能感觉到张生的痛苦吗?
明确:“看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4)提问:这里的“人”应该是指谁?
明确:指崔莺莺,也指老夫人。怕被崔莺莺看见是怕崔莺莺伤心,怕老夫人看见,是因为他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怕老夫人怪罪,同时,因为流泪也是不吉利的。
(5)与《雨铃霖》中的抒情主人公进行比较:你觉得哪个男主人公更痛苦?(主张学生自由作答)
(6)请学生一起有感情诵读这两曲。
(一)(1)提问:《滚绣球》这一曲,我们应该读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恨。
(2)这里一共有几个“恨”?三个。每个“恨”含义都一样吗?
明确:第一个“恨”是相见恨晚。什么时候相见的?“破题儿又早别离。”第二个“恨”是“恨时光流逝”,作者想留住时光吗?(想,想要用柳丝来系住玉骢,想要让林子挂住斜辉),第三”恨”是“离愁别恨。”除了离愁别恨呢?恨在《古文大词典》有如下解释:1、遗憾;2、不满。看看,这里会不会有不满?请学生联系《叨叨令》展开思考。
明确:有,对老夫人的不满。最后一句中的一个“遥”字写得最为传神,可见内心之痛。
(3)先请男生读,然后再请女生读。比比,谁读得好。(要求入境,体现情感。)
(4)一起看《叨叨令》这一段,分析这一曲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迭词和排比句式。所以,应该读得怎样些?再看,崔莺莺的情感达到了极致。既然是极致,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读好些?
明确:要读得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又像连珠排炮,激越热烈。请学生读。然后全体学生齐读。
(5)请二位学生读,然后全班齐读。
诵读后提问:你觉得老师朗诵的好不好?为什么我能朗诵的好?是王实甫的作品好。王实甫之誉为是“花间美人”,其作品也被称为是“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既然是作品好,那么同学们一定也都能朗诵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散读以上曲子。
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加以点评。
教师谈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都谈得很好,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我把我认为最感人的片断朗诵一下。金圣叹指出:“《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也。”下面,请同学点香。
教师总结:是啊!“悲莫悲兮生离别”屈原曾经把离别当作是人生的最大悲哀。南朝梁代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喟然叹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连一贯豪爽豁达的东坡居士也不免叹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原因何在?离别太多的牵动我们的心了。王实甫笔下的《长亭送别》也是如此。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长亭送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明确:沉郁忧伤,给人无言的迷惘和深深的哀愁。
第一课时
2、 感悟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1、 感受理解人物独特心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