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2139  402147  402153  402157  402163  402165  402169  402175  402177  402183  402189  402193  402195  402199  402205  402207  402213  402217  402219  402223  402225  402229  402231  402233  402234  402235  402237  402238  402239  402241  402243  402247  402249  402253  402255  402259  402265  402267  402273  402277  402279  402283  402289  402295  402297  402303  402307  402309  402315  402319  402325  402333  447090 

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解析]:本组题提供了“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考查学生对地理现象认知、地理原理探究的能力。照片上树叶叶大(据水滴与叶片比例估测),有水滴滴落,反映了树木生长环境潮湿,应为热带雨林。故1选D。在我国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海南岛南部、云南南部河口、西双版纳和西藏东南部。故2选B。

图2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读图回答3-4题。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1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人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试题详情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试题详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有追和古人者也 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B.追和古人,则始东坡 然吾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C.今将集而并录之,遗后之君子 半生出仕,犯世患

D.至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

试题详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辙亦海康   迁:搬家    B.渊明临终,告俨等   疏:奏章

C.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感触   D.其必有以之矣     处:立身

试题详情

10.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技巧。(4分)

试题详情

9.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马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而又与他的故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请依据原文回答。(2分)

试题详情

8.根据选文第④段的内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肖邦故园四季景物的特点。(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