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答案]B。
[解析]这分号用得正确,这是全句中最大的停顿,而前后又是并列关系。( A错,括号应改为破折号,因为“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不属于注释“教室前”的句中括号,是具有补充性质的故改为破折号。C错,冒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都是省领导说的话,说话人在中间。D错,错用顿号,混淆了大小并列的界限。“持有毒品”和“大麻等植物”后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
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主要考查“某某说”位于中间时前后的标点情况。①后的“我”表明下文是金晶自己说的话,③后出现“金晶”表明是说这话的状态。④后又出现了“我”,表明仍然是金晶的话。所以③前应该用引号,③后应该用逗号引号。文中说的话是独立引用,标点在引号之内。
26.[答案]C。
[解析]删掉省略号。
25.[答案]A
[解析]B项句末问号改为句号。因为该句只是陈述记者推想休息权问题的事实,并不是要发出疑问;C项“我呀”后面的感叹号应改为逗号。因“我呀”后应是一个停顿,和声面的“还得活一阵子呢”才构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我呀”后用一个表示收束的感叹号不妥,另外,“我呀”后用感叹语气,也不恰当;D项应将“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因为“一方面……一方面”连接的是两个并列的分句,故选A。
2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顿号、问号和括号的应用能力。A项顿号的误用,规模小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为非疑问句,句末应为句号;D项是句内括号的误用,当句内括号的注释语的有标点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与叹号除外)应省去。
23.[答案]B.
[诠释]《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22.[答案]C。
[解析]A项中“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该修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它与“景区门票”合在一起作了“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实际上总的句子在这里是陈述性质的。B项应该将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之内,因为这是完全引用。D项应该有两个地方要修改,一是《当代文坛大家文库》,这里的书名号应该修改为引号,我们说书名号一般用在具体的书名和文章篇名上;二是“这些书”前面的这个逗号应该修改为句号,因为前面的冒号只能管到这里为止。解答这道题要掌握一些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21.[答案]D。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层级为D级。A项考问号的用法,“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标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B应删去双引号; C项的句号应调到引号外面来。
20.[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的标点符号,涉及引号、逗号、冒号、问号、句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等标点的运用。D项中“《不朽的红岩》”的书名号误用,应改为引号。 根据《标点符号用法》,用书名号标示书号、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引号主要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但D句中的“不朽的红岩”是电视栏目的主题,属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因此用引号,不能用书名号。这题与2004年高考广西卷第五题“C.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错误相似。
19.[答案]D。
[诠释]A“烦恼”“苦闷”之间应用顿号;B去掉省略号;C“先凿哪面墙呀”后应用问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