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说说小说的结尾有什么耐人寻味之处。(6分)
9、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8、小说中的我们为什么深恶痛绝?小说中通过通过哪些手法刻画出表哥的什么形象?
6.结尾一节,作者对一些人不愿参与社区工作的原因是“没有时间”的说法持什么态度?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3分)
5.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二段中“政府的腿”是指由政府督促、被动工作的社区组织。
B.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文化,是指公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自上而下的公共参与以及维权意识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增强。
C.文章第四段写网友回忆一节,目的是将“大杂院”生活与新型社区生活进行比较,论述了新型社区公民维权意识的变化。
D.在新型社区公民的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但公民的参与机制还远远没有完善,机制的制度化完成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E.居住在新型社区的人们普遍都缺少耐心,也不再顾虑人情与面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①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5分)
② 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他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心想应该可以如愿以偿了吧。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如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固:本来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