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2732  402740  402746  402750  402756  402758  402762  402768  402770  402776  402782  402786  402788  402792  402798  402800  402806  402810  402812  402816  402818  402822  402824  402826  402827  402828  402830  402831  402832  402834  402836  402840  402842  402846  402848  402852  402858  402860  402866  402870  402872  402876  402882  402888  402890  402896  402900  402902  402908  402912  402918  402926  447090 

4.函数的反函数是(  )    

A.               B.(x∈R)

C.                  D.(x∈R)

试题详情

3.已知=是(-∞,+∞)上的增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1,3)

试题详情

2.已知x∈R,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试题详情

1.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试题详情

3.重视化学学科的规律,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我们学习的知识以及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积累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形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如果不会迁移,无论知识掌握多少,都是无用的死知识。

试题详情

2.深入剖析题给条件,免入歧途

命题者为了更好地考查我们敏捷而严密的思维能力,常常在题中设置一些误导条件、过剩条件、隐含条件等,若不深入剖析题给条件,很可能会使思路误入歧途,得出与实际不相符的答案。

试题详情

1.排除定势思维的干扰,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于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的判断,很多学生把离子的水解与离子浓度大小的情况混淆,其实离子的水解或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比较弱的,所以对于溶液中本身能够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均是最大的。

试题详情

1.[答案]⑴ 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 ,温度低时,电离程度小,c(H+)、c (OH)小

⑵ 10 : 1   ⑶ +b=14 或:pH1 + pH2 =14

⑷曲线B对应95℃,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HA为弱酸,HA中和NaOH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使溶液pH=5。

[解题思路]本题的关键是在搞清楚温度对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的影响。

⑴当温度升高时,促进水电离,水的离子积也增大,水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水的pH也增大,但溶液仍然呈中性。因此结合图象中A、B曲线变化情况及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可以判断则2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A,理由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⑵中25时所得混合溶液的 =7,溶液呈中性即酸碱恰好中和,即n(OH)= n(H+),则V(NaOH)·10-5mo1·L-1=V(H2SO4)·10-4mo1·L-1,得V(NaOH)∶V(H2SO4)=10∶1

⑶要注意是95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即c(H+c(OH)=1012,即:等体积强酸碱反应至中性时(酸)+(碱)=12。    

根据95时混合后溶液呈中性,2b的某强碱溶液中c(OH)=10b12;有 100×10a=1×10b12,即: 10a+2=10b12,所以,有以下关系:+b=14,或:pH1 + pH2 =14

⑷中在曲线B对应温度下,因(酸)+(碱)=12,可得酸碱两溶液中c(H+) = c(OH-),如  是强酸、碱,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应呈中性;现混合溶液的pH=5,即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酸性,说明H+与OH-完全反应后又有新的H+产生,酸过量,所以说酸HA是弱酸。

[答案]⑴ CO32-+H2OHCO3-+OH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数滴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氯化钙溶液直至过量,若溶液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则说明上述观点。

⑵用pH试纸(或pH计)测常温下0.1mol·L1纯碱溶液的pH,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正确;若pH>12,则该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⑶ B、D    ⑷ Kh

[解题思路]

⑴纯碱是盐不是碱,其溶液呈碱性的原因只能是盐的水解。

证明的出发点是:把产生水解的离子消耗掉,看在无水解离子的情况下溶液是否发生变化。

⑵离子是微观的,发生水解的量是看不到的,但水解后的结果――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是可以测量的,所以可用测溶液pH的方法来测定“水解度”。

⑶A式c(Na+)=2c(CO32-) 方程式两边分别是正负电荷,所以考虑电荷守恒。因为缺少HCO3-而错误。  B式是离子浓度大小排序:c(CO32-)>c(OH)>c(HCO3-)>c(H2CO3),要从水解程度大小来考虑,正确。要说明的是:HCO3-水解的程度大于其电离的程度。  C式c(CO32-)+c(HCO3-)=0.1mol·L1右边是溶液浓度,因此考虑原子守恒,但由于疏漏碳酸,错误。  D式c(OH)=c(H+)+c(HCO3-+2c(H2CO3)一边是水解产物之一OH,一边是水解的另一产物,所以考虑物料守恒,考虑它们之间量的比例关系,D正确。

⑷CO32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 OH,先按照化学平衡常数的书写方式得:K,再根据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在稀溶液中水的浓度视为1 ,参考水的离子积的表达方式,得水解常数表达式:Kh

㈢简答题:

⑴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   CO32+H2OHCO3+OH 

7到13 

⑵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引起的。

试题详情

6.A  [解析]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和中和滴定实验的有关操作和目的。该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定量实验取关键之处就是减小误差,所以,在中和滴定实验的滴定过程中,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内溶液的颜色变化,B选项错误;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通过对测定数据的计算来确定待测液的浓度,故只要能满足上述条件,则与滴加顺序无关,A正确。测中和热时,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首先是保温,减少热量损失;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水为基准,中和反应的中和热均为放出57.3kJ/mol,而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故C、D均错误,

㈡填空题:

试题详情

5.B  [解析]二氧化硫不是电解质,A错;从图上看,在224mL时,0.05 mol·L-1的亚硫酸的pH远小于1,说明它是弱酸,B正确;根据方程式:2H2S+SO2=3S+2H2O得,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1·L-1,D错;从图中看出,同浓度的亚硫酸比氢硫酸的pH小,则其酸性比氢硫酸的要强,C错。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