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右图为某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结构示
意图,该DNA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
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
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DNA在第四次复制中需腺嘌呤脱氧核
苷酸600个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上
C.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4N 的DNA分子占7/8
D.右图①②③中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即发生基因突变
B.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中,可通过大肠杆菌的感染以实现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C.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D.进行基因治疗时可用某些病毒作运载体,运载体对宿主细胞的生理代谢不起作用
2.2009年9月,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裂解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批准文号,疫苗投入使用。全球首支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由此诞生。下列有关甲流感病毒及疫苗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流病毒容易发生基因突变,所以甲流疫苗难以制备
B.感染“甲流病毒”后,人体参与免疫的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
C.少数人接种甲流疫苗后出现过敏症状的原因是自身免疫功能过强
D.甲流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中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的叶肉细胞只进行光反应,不进行暗反应
B.由核糖体合成,经高尔基体加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固氮酶,能将N2还原成NH3
C.肝细胞内质网功能出现障碍时,多种血浆蛋白的合成受阻,人体易出现水肿现象
D.含有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面对自己的亲弟弟,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态度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失望之余又有如此可笑而可憎的表演,这一切都源于什么?
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钱!
教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上一个大大的铜钱。
师:中国人有句俗语,形容某些人。“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而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可说是“穷在对面不相认,富在天涯攀近亲”这事发生在亲兄弟身上正常吗?
大多数学生:不正常!
少数学生:正常!
师:既然出现了分歧的意见,那双方就阵述一下自己的理由吧。
生1:就是不正常嘛。哪有对亲兄弟这样绝情的?
生2:就是啊,怎么说也是一奶同胞,在我们国家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不被人骂死才怪呢!
教室里一阵笑声。
生3:对呀,这事儿不是在中国发生的,是在法国!
教室里又一阵笑声。
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那法国呢?
学生(齐声):资本主义国家。
师:刚才同学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谈的。正常还是不正常我们都不能脱离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来谈。在我们看起来不正常的事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又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就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触目惊心的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充斥着一种被异化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个主题,我们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上和他们的性格上看得是多么清楚啊!
教师将板书中的称呼、情感线、人物性格用箭头与所画的铜钱连接起来。
师:同学们对这篇小说主题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学生沉默。
师:菲利普夫妇是大奸大恶、万恶不赦的人吗?
很快有学生举手。
生:我认为菲利普夫妇这样做也是无奈的。因为如果把于勒接回家,不仅他们家将更穷,而且二姐的婚事恐怕也要告吹了。
师:菲利普夫妇是社会中的上流人物吗?
生:不是,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所以他们也要考虑自己的生存,没有办法。
师:好的。其实,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同学们经过自己的深入探究之后还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留给同学们自己去研究了。但要注意一定要结合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去探究。好吗?
学生:好!
师:同学们,我们解读了这篇小说之后,大家一定会有不少感受,想说一说吗?
生1:我感到了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的温暖。
生2:我对于勒既同情又气愤,用鲁迅的话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生3:学完这篇文章我才发现亲情真的太珍贵了,真的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生4:我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乱花钱了!
教室里又一阵笑声。
师:这节课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三大战役,解决了三大任务。(指黑板)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就是通过叙述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当然还包括不可缺少的环境描写,这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研究。
师:同学们,任何小说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些活灵活现、充满个性的人物了。这篇小说中人物的充分表演都集中在船上遇于勒这个情节中了,而且都集中在了人物的语言上。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好不好啊?
学生兴高采烈,推举出四位学生,分配朗读角色。
教师明确要求:朗读者要尽量读出人物此情此境中的语气语调,听读者勾画出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的语句,注意揣摩体会对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
四位学生朗读。其间老师以菲利普的一句话为例做了一次示范朗读。四生读后,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评价。(出示课件上的四组讨论题)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个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这四组问题,来探究一下菲利普夫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讨论时做好圈点勾画和批注。
(讨论题: 一组:发现老水手像于勒时,菲利普的表情、动作、语言如何?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组:发现老水手像于勒时,克拉丽丝的语言如何?表现出她怎样的心理状态?反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三组:确认老水手是于勒后,菲利普的语言、表情如何?此时克拉丽丝语言如何?反映了两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组:搜集分角色朗读部分外的情节中,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有关的行为、活动,分析反映菲利普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在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走到学生当中,适时点拨。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本组问题,通过一人回答或多人补充明确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菲利普夫妇这样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靠对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和前后言行的对比来刻画的,这正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两种常用手法。哪位同学能够再帮老师一次,把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写到黑板上呢?
学生再次踊跃争前,速度快的两人板书:自私、贪婪、庸俗、虚荣、势利、冷酷。其余学生记笔记。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扫读课文,在两分钟内圈点勾画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各种各样的称呼。找好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老师。
学生迅速读书圈画。两分钟时间到,只有少数人举手。
师(笑):有那么困难吗?
一生:不知道不是菲利普夫妇语言中的词语算不算?
很多学生:当然算了!
师:那还要看是不是菲利普夫妇也这样称呼于勒。请大家与邻近同学再商量一下,然后举手示意我。
片刻,大多数学生举起手来。
师:哪位同学能向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圈画结果呢?
生1:第31自然段里的“小子”,第32段里的“家伙”,38段里的“讨饭的”。
生2:38段里还有“贼”这个词;还有46段里的“流氓”!
(师生都被逗笑了)
师:找得很对,还有吗?
生3:第12段母亲说于勒是“有办法的人”,第8段中的“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大概也是吧?
师(问其他同学):是吗?
生4(大声):是!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说为什么是呢?
生4:这句话前面写到“我们家里人”,后面的“大家”指的就是“我们家里人”,里面当然包括菲利普夫妇啦。
其他同学表示赞同。
师:用同样的分析方法看看还有没有对勒的的称呼?
学生七嘴八舌很快找出了第6段的“坏蛋”、“流氓”、“无赖”。
师:大家找得真好。哪位同学能帮助老师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中间呢?注意要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分成三组来写。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几名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冲到黑板前。
师:大家真踊跃啊,那就请速度最快的三名同学来写吧!
这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找出这么多的称呼,是不是意味着于勒有许多名字或者绰号呢?
生: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么菲利普夫妇为什么前后对于勒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呢?究竞是什么原因呢?
教室沉静了一会儿,片刻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1:是因为钱。
师:那称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说“变化”一词时加重语气)
生2:因为于勒一开始没钱,后来又有钱,最后又变得没钱了。
生3:菲利普夫妇一开始骂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不仅是因为他没钱,主要是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部分遗产了!
师:是这样吗?
学生们都表示同意。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菲利普夫妇是围绕着于勒是否占用了他们的钱,是否拥有钱,是否失去钱来决定对他的称呼的。
教师边说边在与称呼相对应位置上方板书“占用钱、拥有钱、失去钱”。
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反映了他们俩对于勒前后不同的态度,文中也有明确表示这种态度的语句,大家能慧眼识珠,找出来吗?
学生读书寻找,陆续有学生举手。
一生:我找的句子是“那时候是全家惟一的希望,在这以前则是全家的恐怖。”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说“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生:应该是指于勒有钱了,给我家写信的时候。
师:那“这以前”指什么时候?
生:指占用我家钱的时候。
师:也就是说于勒占用我家钱的时候,菲利普夫妇把他看成是恐怖。有钱了就成了渴盼的希望。
教师边说边在与称呼相对应位置的下方板书“恐怖”、“希望”
师:那在游船上看到失去钱的于勒时,菲利普夫妇对他又是什么态度呢?
学生快速扫读高潮部分,一些同学交头接耳在讨论。
生1:他们是害怕的。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文中有“怕”和“紧张”这样的词语。
生2:还有“不安”、“哆嗦”、“张皇”这些词。
师:读得很细啊,还有表示害怕心情的词语吗?
生3:还有“脸色苍白”“脸色煞白”“结结巴巴”。
生4:老师,文中还有表示憎恨的词呢。
师:你能给大家找出来吗?
生4(指黑板):黑板上写的于勒失去钱后菲利普夫妇对他的称呼就能看出来。
师:真聪明!不知不觉中大家就掌握了一种读书方法,就是要善于从文中寻找有用信息来解决问题。我们正是从这些语句当中看出菲利普夫妇对失去钱的于勒的态度是既恐怖又仇恨的。
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好,请同学们看黑板。从板书上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找到了两条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教师用红粉笔将教师写的两行词语分别连上)其中一条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这是情感线,我们是从文中的词句当中看出来的,这就是明线。另外一条就是于勒的命运,文中写没写于勒是怎么发财,又怎么潦倒的呢?
生(齐声):没有!
师:所以这就是隐藏在故事情节中的一条暗线,也可以称为情节线。
教师边说边板书。学生记笔记。
3、探究小说的主题。
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明确一下本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呢?
学生纷纷举手。一生大声朗读目标。
师:我们学习小说就要把握住小说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情节线索,刻画人物方法和主题,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学生(情绪饱满),纷纷表示有信心。
2、学习小说中对比和绘形写神的刻画人物方法;
课件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