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3317  403325  403331  403335  403341  403343  403347  403353  403355  403361  403367  403371  403373  403377  403383  403385  403391  403395  403397  403401  403403  403407  403409  403411  403412  403413  403415  403416  403417  403419  403421  403425  403427  403431  403433  403437  403443  403445  403451  403455  403457  403461  403467  403473  403475  403481  403485  403487  403493  403497  403503  403511  447090 

12.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

A.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    B.青藏高原地区

C.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区      D.新疆的天山山脉以北地区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试题详情

11.下列地区中,泥石流的分布较为广泛的是:

A.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    B.山东、浙江的大部分地区

C.四川西部、云南西部的地区   D.甘肃西部、内蒙古的西部地区

试题详情

10.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试题详情

9.我国华南地区的下列沿海省级行政区中,北回归线没有穿过的是:

A.台湾   B.海南   C.广东   D.广西

试题详情

8.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应当说的房子是可能的,你认为应该建在           

A.北极点上  B.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C.南极点上 D.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试题详情

7.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     B.1:10000万

C .1:500万       D.1:5000万

试题详情

6.当全球9月1日和9月2日的范围各占一半时,北京时间为

A.9月1日16时   B.9月1日8时   C.9月2日16时  D.9月2日8时

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第7题。

试题详情

读图“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4-5题

4.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⑤

5.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      B.②地所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

  C.③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⑤地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试题详情

下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3题。

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西北     B.东南

C.正北     D.正南

2.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3.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

A.60米    B.50米    C.40米    D.30米

试题详情

3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涯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为使节气与月份之间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这种历法可以说是历法史上带有革命性的创意。它完全以太阳视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既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但由于这种阳历否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阴阳合历,不可避免地招致“怪怨攻骂”而难以实行。可是,沈括满有信心地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⑵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醒民高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