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3427  403435  403441  403445  403451  403453  403457  403463  403465  403471  403477  403481  403483  403487  403493  403495  403501  403505  403507  403511  403513  403517  403519  403521  403522  403523  403525  403526  403527  403529  403531  403535  403537  403541  403543  403547  403553  403555  403561  403565  403567  403571  403577  403583  403585  403591  403595  403597  403603  403607  403613  403621  447090 

4.关于教材与教师  长期以来。教师是在“教课本”(教书),没有发展到“用课本教”。课本始终是有界的,有局限性的。如关注学科课程。忽视经验课程;关注显性课程,忽视隐性课程;重视必修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如全国通用几套语文教材。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和教师的特点。早在8O年前,怀特海就提出学校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权利,如自己命题考试,编写教材等。开发校本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在有些地方已有尝试。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之上,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进行更有特色的教学。  四、正确合理实施新课标  1.加强学习促进观念的更新  对新课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各种偏差,也可能有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有的地方的课改是乱糟糟的闹成一团,包括教师和学生;有的地方是我自岿然不动。不管怎样,要加强学习,不光是学课标。还应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的培训。比如教师进修,继续教育,考虑一种价值导向。让教师能自主地参与到个人的提高中来。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包括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和自编教材。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展开互动的教学。不要唯书本,应有改变的勇气。另外,可以调动学生,比如开展一些语文活动,甚至可以办报,学生编教材,扩大课程的内容。  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教育受诸多因素影响:教师的天赋,学生的智力类型,他们生活的前景。学校周围环境提供的机会,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因素(怀特海语)。新课标在执行当中,不可能不考虑实际情况。发达地区有新的观念、生活方式和内容,而落后地区,比如农村。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探究式和综合学习其实都能找到很多的题材。如果让西部农村的孩子去研究交通堵塞问题只会显得荒谬。  4.以学生发展为本  所谓发展,指的是以下几方面: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生动的发展等。以学生为本,指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新课标的三个维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这个原则。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往容易忽略的东西,如能力、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正确处理地域厦学生差异  应因地因时因人而教。这一点,前面已有一些阐述。  6.在教学与评价的夹缝中寻求突破  教学要出新,考试要成绩。二者似乎有些矛盾。事实上。善于动脑的教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出特色,考出水平。作为普通教师,应在技术层面去解决问题。教师是课标的实施者。不同的是做怎样的实施者。所以,抨击高考代替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也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应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其实,以上做法并非是背离了新课标,而恰恰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试题详情

3.关于评价与教学  课程的评价关系到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如何评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幸运的是,大家已经普遍认识到高考并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在一所重点中学中。如果一名教师带高考屡战屡败。就算学生有很高的评价,校长也是要给他做工作的。高考还是指挥棒,它的地位几十年来都没有动摇。虽然多元智能的理论也开始引起了教育的关注,但还仅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评价的长期单一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教学方式变革。巢教授提出了一个看似折中的办法:抓好考试题。但这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处理方式。评价方式不可能短期有所突破,但是教学改革不可能原地踏步、等待观望,必须做出积极的行为。

试题详情

4.硬件落后。“多读书。读好书”。利用网络资源,这些在不少地方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书价高,连我们这些人都不大舍得买,何况是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学生。自然,家庭藏书不大可能,学校的图书馆也无法建立。计算机、网络更是天方夜谭。新课标的一些要求也只能是空谈。  5.评价不配套。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以考试来衡量教与学的成果,仍然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导方式。学校以考试成绩评教师,教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瓶颈”。  6.素质培养成效具有滞后性。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它往往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如语文的语感就不是读几篇文章就能形成的。而且,它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检验的。  三、新课标员活实施的理论思考  由于上面所说的种种原因。新课程对于不少地方、不同层次的状况来说还只是“乌托邦”,就是在教育发达地区,实施起来也并不能行云流水。它是一种理想,一个观念层次的东西。所以,作为基层的教师,能做的,应该做的,只能是对它的创造性的实施。  1.新课标只是一个参照标准  新课标的编写组长巢宗祺教授在他的讲座中曾提到“新课标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不同层次适用,它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参照标准。”因此,我们没有道理对新课标的各项要求进行盲目的断章取义的肢解。不同的地区。如东部与西部,教育资源、地域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学生的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区别,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相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层次,优生与后进生。也应该“因材施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新课标是我们的教育理想,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具体的实施,应该着眼于现实。  2.关于“赋权于教师”  教育改革中,如果忽视了教师的权力就如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一样。将使教改失去活力而僵化。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课程实施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成都教育学院的严先元教授认为,课程改革大致相当于教学改革,教师是连接二者的中间环节有人说: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课程改革的过程。可见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张华把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即不同的教师在课程实施时的不同方式。忠实取向认为。“教师这一角色的实质是,教师即课程专家所指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教师就是课程的‘消费者’。”相互适应取向认为,在课程变革过程中。实践者对课程做出修改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富兰所说:“变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相互适应取向中的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三种取向都有存在价值,有其优劣,这里不加评说。其实,三种取向当中,展现了教师权力的增加过程。现实生活中,教师连第二种取向都还不能做到。教师是教学层次的课程实施者,在他前面。观念层次、社会层次、学校层次,特别是社会和学校,赋予教师的自主权太少,毫无疑问,这极大地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没有了教师观念和行为上的进步,教育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试题详情

1. 甲乙两物体质量的比M1:M2=3:1,速度的比V1:V2=1:3,在相同的阻力作用下逐渐停下,则它们的位移比S1:S2

A. 1:1      B. 1:3      C. 3:1      D. 4:1

⒉ 一子弹以速度v飞行恰好射穿一块铜板,若子弹的速度是原来的3倍,那么可射穿上述铜板的数目为

A. 3块    B. 6块    C. 9块    D. 12块

⒊ 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物体,在摩擦系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B. 质量小的物体滑行距离大

C. 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 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⒋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通过距离s撤去力F,这以后又通过距离S停止下来,则在这个过程中

A.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        B.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

C.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Fs     D.力F对物体做的功为零

⒌质量为M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前进距离s后,速度达到最大值VM设在这一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p0,汽车所受的阻力恒为f0。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A.  p0t    B.  f0vmt       C .f0s      D.

⒍一辆汽车以6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⒊6m,如果改为8m/S的速度行驶,同样情况下急刹车后能滑行的距离为

A  ⒍4m     B  ⒌6m     C  ⒎2m    D ⒑8m

⒎一个单摆小球的质量为M,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由于摆球受到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f作用而最终静止。则摆球通过的最大路程是多少?

⒏在光滑斜面的底端静止一个物体,从某时刻开始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斜面向上滑行,经过一段时间突然撤去力F,又经过相同的时间物体返回斜面的底部,且具有120J的动能,求

⑴恒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⑵撤去恒力F时物体具有的动能?

⒐一质量M=0.5kg的物体,以的初速度沿水平桌面上滑过S=0.7m的路程后落到地面,已知桌面高h=0.8m,着地点距桌沿的水平距离,求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g取)

⒑质量M=1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S的图线如图所示。求:

(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

(2)物体和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多大?

(3)拉力F的大小?

(g取)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6分)

从古至今,动物在中国人的生活观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少动物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含有动物的成语乃至熟语中,有蕴含褒扬或鼓励意志的,如“马到成功”,表达了对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又如“      ”,表达了            。也有蕴含贬斥或讽刺意味的,如“鼠目寸光”,表达了对见识浅陋者的嘲讽;又如“     ”,表达了              

试题详情

18.请从下面八句中选四句组成两副对联。(只填序号,4分)

     ①九州春意闹百花争艳                   ②东风袅袅大地绿如茵              

     ③旭日出东方光弥宇宙                   ④丽日彤彤神州春似海              

     ⑤神州增秀色水绿山青                   ⑥大地播春光花香鸟语

     ⑦桃花艳丽山河添秀色                   ⑧三春到人间群山起舞

     答:(1)上联        ,下联       

(2)上联        ,下联       

试题详情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两个小题任选其一)(5分)

  (1)学会感恩,是广大青年学生将来成为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基本品质之一。知恩图报,

虽说带有一些旧的江湖习气,但从积极的层面来看,那也未尝不是社会人们的一种

行事准则。李密为报祖母养育之恩,婉拒朝廷擢用,泣泪写下《陈情表》:“愿陛下

矜悯愚诚,听臣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其报恩心情之真诚,其言辞表达之悲恻,感人

至深。

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借酒抒怀,借酒言志,借酒以达悲欢离合,借酒以观世事沧桑……历代文人的诗文

中,总是有酒的影子。曹操在《短歌行》中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李白

在《将进酒》中抒发了“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的豪情;白居易在《琵

琶行》中怅然于“____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苏轼在《赤壁赋》中“举酒

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惬意之极;女词人李清照也有“常

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情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