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B.北大教授季羡林深受大众尊敬,媒体也不断给他扣帽子,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等称号。
C.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学生们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D.起初是他创建了这家公司,后来公司又毁在他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自栩 座右铭 迫不急待 休养生息
B. 精粹 化妆品 以儆效尤 提纲挈领
C. 气慨 拌脚石 卓而不群 穷兵渎武
D. 嬉戏 副食品 穿流不息 不肖子孙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谥号(shì) 讪笑(shàn) 泥古不化(nì) 踽踽独行(jǔ)
B.掮客(qián) 靓妆(jìng) 余勇可贾(gǔ) 自怨自艾(yì)
C.薄荷(bò) 太监(jiàn) 济济一堂(jì) 差强人意(chā)
D.渐染(jiān) 蒙骗(mēng) 乳臭未干(xiù) 曲高和寡(hè)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
气体无色 |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
结论、解释 |
|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
由石蜡制成 |
|
⒉点燃前 |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
|
⒊ 点 燃 蜡 烛 |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
|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
⒋ 熄灭蜡烛 |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
有白烟 |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
白烟燃烧 |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