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3931  403939  403945  403949  403955  403957  403961  403967  403969  403975  403981  403985  403987  403991  403997  403999  404005  404009  404011  404015  404017  404021  404023  404025  404026  404027  404029  404030  404031  404033  404035  404039  404041  404045  404047  404051  404057  404059  404065  404069  404071  404075  404081  404087  404089  404095  404099  404101  404107  404111  404117  404125  447090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B.北大教授季羡林深受大众尊敬,媒体也不断给他扣帽子,冠以“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等称号。

C.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学生们的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D.起初是他创建了这家公司,后来公司又毁在他手里,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试题详情

2.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自栩      座右铭       迫不急待      休养生息

B. 精粹      化妆品       以儆效尤      提纲挈领

C. 气慨      拌脚石       卓而不群      穷兵渎武

D. 嬉戏      副食品       穿流不息      不肖子孙

试题详情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号(shì)   笑(shàn)   古不化(nì)   踽独行(jǔ)

B.客(qián)   妆(jìng)    余勇可(gǔ)   自怨自(yì)

C.荷(bò)    太(jiàn)   济一堂(jì)   强人意(chā)

D.染(jiān)   骗(mēng)    乳未干(xiù)   曲高寡(hè)

试题详情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试题详情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试题详情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试题详情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试题详情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试题详情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

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 燃烧时: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
状态: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试题详情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