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4032  404040  404046  404050  404056  404058  404062  404068  404070  404076  404082  404086  404088  404092  404098  404100  404106  404110  404112  404116  404118  404122  404124  404126  404127  404128  404130  404131  404132  404134  404136  404140  404142  404146  404148  404152  404158  404160  404166  404170  404172  404176  404182  404188  404190  404196  404200  404202  404208  404212  404218  404226  447090 

(一)沉论: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弱国外交

1、鸦片战争:从原因、抗争到对中国社会影响

(1) 背景:a. 经济:工业革命后,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急需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工厂制等)b. 政治:英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1832年社会改革),政治(上层建筑)要为经济服务。c. 对外:利用政治、经济成果,拓展殖民地市场,将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拉入其主宰的世界市场。d. 军事:工业革命和海外拓展的需要,促进科技的发展。e. 思想: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自由贸易、生产、经营)在思想上指导其海外活动。f.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则提供侵略的借口。

(2)结果:《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签订》--内容、危害

内容
危害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东南沿海地区)
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要与英方商定
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影响:a. 政治: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中国由此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剧人民生活的贫困和中国社会的动荡 (太平天国)。b. 经济:通商和一定程度的开放,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为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准备了原料、商品和劳动力市场。同时促进了城乡商品交流的发展和近代城市的崛起,有利于西方科技的先进机器设备的引进,诱导了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开办。c. 外交:尘封已久的国门打开,有利于中外文化科技的交流以及人们的近代思想意识的产生。如以救国救民为主题的向西方学习浪潮,经历了从科技、制度、思想三个层面的学习过程。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来解放全中国,取得民族独立。d. 对民主革命: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主权部分丧失,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壮大。

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继续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②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③任务:反帝反封建

④性质: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4)抗争:自发的三元里抗英活动

a. 原因:b.意义:c. 性质

(5)失败教训:a.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技术落后,指挥失当。b. 根本:制度的差距、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落后是否一定要挨打?)

2、甲午中日战争--东亚格局奠定、中国沉沦深渊、民族各阶层开始觉醒之战

(1)背景:a.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里如火如荼进行,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帝国主义阶段过渡。b. 相继完成的工业革命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开始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对外经济侵略开始由商品倾销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c. 日本自1860年开始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改革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开始将对外殖民活动的目标对准邻国中国和朝鲜,并制定了相应的对外侵略方针--大陆政策。(经济、原料、政治、天皇制) d.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太平天平等农民运动的打击下的大清帝国,虽然有洋务运动等自救运动,但已苟延残喘,统治腐朽。e. 朝鲜的乐学党起义,为日本出兵朝鲜挑起战争提供了时机。

(2)主要战役:黄海海战等

(3)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内   容
危   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向列强“政治大借款”,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特征(资本输出)

(4)影响:a.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主权进一步丧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b. 经济:清政府在此役后放宽民间办厂限制,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其他原因)。c. 外交:西方国家由此看清清政府的腐朽本质,由此掀起瓜分狂潮。d. 抗争方式: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展开救亡图存的竞争,促进民族觉悟的提高。①农民阶级:义和团的扶清灭洋。②维新派的维新变法。

(5)抗争:a. 黄海等战役体现的民族精神。

b. 反割台斗争:①背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日本

②领导:黑旗军、徐骧、丘逢甲等

③时间:1895年5月--1895年10月

④结果:抗争失败,台湾全部沦陷,但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

⑤意义: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人的朝廷”正式形成,清政府真正屈服。

(1)背景: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始为侵略利益展开既竞争又勾结的殖民扩张活动。b. 农民阶级在民族危机加深时将斗争矛头由清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威胁在华利益。

(2)经过:

(3)结果:《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危害(①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③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⑤《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中国人的抗争: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抗争活动

→意义:a. 打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让其认识到瓜分中国政府的不可行性,从而改变侵略政策。b. 在斗争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不怕牺牲的民族气概。c. 盲目排放,不利中外有益、健康、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

试题详情

(八)、误区整合

(1)英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时,英王权力只是受限,直到责任内阁制确立后,才出现“统而不治”的现象。

(2)英国从国家结构形式上实行的是联邦制,从政体上来说是共和制。

(3)英国中世纪的封建专制与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是有区别的,中国是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超越一切权力;而英国王权却受到封建贵族的挑战,甚至限制,如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4)英国《大宪章》是英国的宪法,而《权利法案》只是具有宪法的性质和作用,但其完整性、系统性和反封建性内涵并不具备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特征。英国的宪法是由《大宪章》、《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组成,其他三国的宪法是独立完整的,也是不断修正完善的。

(5)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6)注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妥协的结果,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二者相互制约。

专题五  从被动到主动融入世界

--国际背景下的近现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试题详情

(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

(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试题详情

(六)、美国1787年宪法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①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②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③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④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权形成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的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⑤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则的基础上,给美国带来长期的稳定。

(2)局限性:①刚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以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所以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强调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是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②以财产多少划分标准。

试题详情

(五)、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与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比较表

项  目
德国二元制  君主立宪制
英国议会制   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政体相同,都为君主立宪制
不同点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政府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试题详情

(四)、法国总统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比较表(特别注意对比两国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

项目
法国总统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①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③(国家元首地位)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不同点
政体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二元制君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选出
世袭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皇帝
议会产生方式
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它不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德国首脑拥有绝对的实权;帝国宰相(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试题详情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的比较表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理论原则与经济基础
三权分立、私有制
国家性质(国体)
资产阶级专政
司法
独立



政体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有任期
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军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行政与立法相互制约与监督

试题详情

(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共和制之比较

项   目
不同点(异)
不同点(异)
议会制君立宪制
①   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②君主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为礼仪性的。
③政府(掌握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君主世袭终身制
议会制共和制
①议会有立法、组织及监督政府之权力
②总统系国家元首,权力受议会制约
③政府由政党(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或政党联盟组织,
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须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散议会,重新组阁或选举
国家元首选举产
生并有一定任期

试题详情

项  目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总统
皇帝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民选(任期四年,可连任两届)
选举(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国家首脑
内阁首相
总统
内阁部长
宰相
政府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总统任命
皇帝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议会
皇帝
行政权
内阁首相
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总统和内阁
皇帝与宰相
政府首脑与会议关系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立法机构
议会
国会
议会
帝国议会、联邦议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