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不适应
1、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化。
(2)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虽然繁荣,但财富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的现象十分严重,贫富的差距不断扩大。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分期付款购买方式的盛行加速了危机的到来。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随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3、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这场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力特别强:在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万以上。
4、影响:(1)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危机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各国示威游行、罢工等抗议运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2)危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税,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二)总结:1、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2、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特点和历史作用,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1)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从实力看,民族工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产生的原因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2)历史作用: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②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⑤重视科教兴国。
3、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简图
(一)、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演变
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及其危害:(1)过程: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2)内容及危害:开埠通商严重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不仅破坏了中国内河航运权,而且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从而有利于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随后葡、比、荷等国纷纷与清政府签订条约,中国的大门被迫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2、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中国历经鸦片战争,从完全独立、自主和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①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大量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标志:19世纪50年代江南棉纺织业的衰败。)
②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并大量出口,自给自足的成分逐渐减少,城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中国经济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原因:①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对中国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结果。②从根本上说是工业文明的冲击。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产 生 |
初步发展 |
时间 |
19世纪70年代前后 |
甲午战争后 |
原因 |
外资企业的刺激; 洋务企业的诱导 |
清政府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放宽,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清政府设立商部,鼓励工商。 |
表现 |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纺 |
涌现出张謇、荣守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棉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
特点 |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分布在轻工业中,如棉纺织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并受到清政府的压制。 |
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1912-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①背景及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资本主义和商品输出减少;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②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铁路国有化、统一财政、改革税制、关税自主等措施,由此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较快的发展。
(3)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沉重的打击
原因:①日伪政权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这表现在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加强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垄断、控制金融和内外贸易,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掠夺大量劳动力,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使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不仅垄断地位加强,还乘民族工业之危侵吞民族工业,进行掠夺,使不少民族工业奄奄一息甚至倒闭、破产。③此外,战争动荡的环境也是重要因素。
(4)1946-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原因:国民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造成通货膨胀,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压制民族工业发展,国民政府为寻求美国援助,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二)过程
阶段 |
时间 |
事件 |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
萌芽期 |
1500年前后 |
新航路开辟、资本原始积累 |
商品交换超出一国范围发展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 |
形成期 |
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
两次工业革命 |
市场、粮食、原料的供给来源,国际分工 |
发展期 |
二战后 |
第三次工业革命 |
国际分工扩大 |
(一)条件:1、交通条件--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①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原有的航路被土耳其控制.②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④社会根源:受《马可·波罗行纪》影响,欧洲人想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2)过程:①迪亚士: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非洲好望角 ②哥伦布: 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西班牙王室支持)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③达伽马1497年到达印度。④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①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有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市场场所和国家间的交换条件--殖民活动: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
(1)荷兰:①成立垄断性贸易公司,②抢占殖民地:荷兰在北美抢的殖民地,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在非洲,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好望角。在亚洲,印度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占据台湾。③17C成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②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③拓展殖民地:在印度沿海一带建立殖民据点;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1651年的《航海条例》矛头指向荷兰,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英国夺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763年英国对法国取得了七年战争的胜利,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新法兰西和法属加拿大。
(3)葡萄牙: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抢夺金银和进行奴隶贸易,发展大种植园经济,生产单一农作物。
(4)西班牙:在亚洲和非洲,建立商站,垄断贸易。
3、技术和商品条件--工业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a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经济前提;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丰厚的资格。
市场:18世纪英国打败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技术: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b主要发明:18世纪60年代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应用为开始标志,此后棉纺织业出现了骡机、水力织布机等机器。不久,采煤、冶铁等部门陆续使用机器生产。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此后,工业革命推广到北美、欧洲大陆一些地区。
c影响:①用大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人口增加,城市化兴起;简化了阶级结构,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③工业革命引发了三股潮流: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④工业革命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第二次科技革命:a原因:①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
②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长足发展。随着列强全球扩张活动的深入,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巨大财富,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经济保证。
③理论上: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电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理论准备。
b主要代表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前后,主要成就表现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这些技术被迅速地应用于工业,大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②促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③引起国际关系的变化,加剧了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斗争。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猖獗。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策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
(2)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上实行闭关政策(并不是完全禁绝一切贸易,而是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朝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重农抑商政策:(1)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明清两代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而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至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称为当地世界第一大港。
(3)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4)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1)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商朝人以善于经营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5)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这一时期,商品种类迅速增加,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朝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6)明清时期,尽管政府施行种种压制政策,但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倾向的作用越来越大。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市场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秦: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②汉: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十分严格.③六朝时:城镇之外形成了草市.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设草市尉.④唐朝时:草市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夜市也非常繁荣.⑤宋: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⑥明清:商业经济繁荣,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2)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区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3)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名镇。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4)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2、民营手工业: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以纺织为代表的家庭手工业,是民间手工业的一种。作为农产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也有一些民间私人经营的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