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改革调整,一次是美国于1933年实施的罗斯福新政,一次是中国自?1 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
(1)请简要说明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
(2)这两次重大的经济改革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对待计划与市场?
答案 (1)①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②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材料二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材料一与材料二,各有什么背景?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 (1)①斯大林曾与列宁一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再存在商品生产。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由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即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因而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这种观点有利于苏联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促进发展。②邓小平在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主张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2)无论是看待商品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斯大林和邓小平都没有在不相容的对立两极中思考问题,都未将它们看作社会制度的范畴,都把它们的性质与其相联系的社会制度统一起来,因而都取得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专题五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3.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严重问题;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建立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2)苏联: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产值产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苏联: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也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美国: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扩展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
--《论十大关系》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们要处理好什么关系?
(2)应如何处理此关系?
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们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
(2)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1.材料一 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俄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俄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案 (1)材料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材料二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材料三反映了尽管遭遇干旱,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一、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恢复了国民经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4.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答案 (1)李嘉图的观点是: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凯恩斯的观点是: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2)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凯恩斯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二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3.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启示?
答案 (1)我们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把国家的干预和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2)坚持产权结构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不能搞私有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在中国的经济改革中,需要借鉴和吸收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但不能照搬他们的理论。中国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朝着“两个结合”走:一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有机结合;二是把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
市场作用 |
政府干预程度 |
社会保障水平 |
美国模式 |
最大 |
最低 |
较低 |
德国模式 |
中等 |
中等 |
较高 |
日本模式 |
最小 |
最高 |
较低 |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对这三种经济模式进行评价。
答案 (1)美国模式强调发挥市场作用,束缚少,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但容易加剧两极分化。
(2)德国模式通过发挥市场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但过大的社会保障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国的国际竞争力。
(3)日本模式重视政府主导,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易于形成官商勾结,造成政府决策失误和加剧社会不公。
1.有人认为,罗斯福推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生在这个时代,生在美国,而不是生在日本、德国等其他国家。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生在这个时代”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大生产程度大为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突出。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挽救危机导致人民不满情绪高涨。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干预。
(2)“生在美国”是因为首先美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全面干预经济提供了经济基础;其次是美国具有相对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使美国不至于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扩张道路。
4.有人说,资本家的利润是从贱买贵卖中获得的。你是怎样认为的?
答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不符合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
(2)贱买贵卖不能给资本家带来利润。因为流通中不能增加价值总量,有的人多得了,别的人就少得了。
(3)实际上,利润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出来的,在本质上和剩余价值是一样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源泉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