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 [“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 [“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 [“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 [“篑”是盛土的筐。]
(二)形辨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1)眼花潦乱 [“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浑 [“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 [“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 [“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 [“驰”快跑(多指车马)]
(一)音辨法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 [“辍学”的“辍”音 ,“缀”音 ]
(2)惦量 [“掂量”的“掂”音 ,“惦”音 ]
(3)无耻滥言 [“无耻谰言”的“谰”音 ,“滥”音 ]
(4)赎于职守 [“渎于职守”的“渎”音 ,“赎”音 ]
(5)切腹之痛 [“切肤之痛”的“肤”音 ,“腹”音 ]
2.句子中的错别字
例题②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A.虽然百灵鸟不见踪影,但有多少暄闹而美丽的鸟儿路过这儿,在河边栖息和休憩。
B.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敝。
C.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采,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
D.《殽之战》中的秦穆公,始而刚腹自用,一意孤行,经过战败教训,终能引疚自责,宽厚待人。
1.词语(包括成语)中写错的字
例题①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暗然消魂 吉详 掂量
B.火中取粟 墨守成规 陷井 追溯
C.戮力同心 矫揉造作 博览 提要
D.插科打浑 委曲求全 证券 换散
5、正确运用排除法。
4、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特别要结合造字法来理解和记忆。
(1)加强意义识记。如“脉搏”的“搏”,常同“博”混淆,“脉搏”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搏”有“搏动、跳动”义,而“博”则是博取、赌博等义。再如“融会贯通”,意为“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融”有“融合”义,“会”应有“体会”、“理解”、“懂得”义,“会”就不会错为“汇聚”的“汇”了。
(2)加强形旁识记。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而形旁是表义的,这就可据形推义,由义辨字。如“讴、呕、沤”,“讴歌”的“讴”字,“讠”旁表示该字与语言有关,“讴歌”当然要用语言,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呕吐”“呕心沥血”必须是“呕”;“沤”形旁是“氵”,表明与水有关,“沤肥”属此。
(3)探索词源识记。如“针砭”的“砭”是中医治病的石针,不能为“贬”,“名列前茅”,“茅”,古时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
3、集中形似字,分析字形结构。把形似字集中,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笔画特点,帮助记忆汉字的字形。
2、重点掌握常用字中的同音(近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
1、仔细认真,比较细微差别。注意纠正马虎大意的认读书写的毛病,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如“己”、“已”、“巳”;“戊”、“戌”“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