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4816  404824  404830  404834  404840  404842  404846  404852  404854  404860  404866  404870  404872  404876  404882  404884  404890  404894  404896  404900  404902  404906  404908  404910  404911  404912  404914  404915  404916  404918  404920  404924  404926  404930  404932  404936  404942  404944  404950  404954  404956  404960  404966  404972  404974  404980  404984  404986  404992  404996  405002  405010  447090 

2.角度一致

这里的“角度”是指叙述的角度。不论是长是短的一段话,都有一个叙述的角度。只有保持叙述角度的一致,语句之间才能连贯。随意变化叙述角度,就会使文字不通顺。

例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   )

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

    连见也没有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

连见也没有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这也是一道高考题。粗粗一看,似乎这四句话是连贯的,但题目告诉我们,它们有的衔接比较好,有的衔接的太好。差别在哪里呢?句①先说“山顶上……有……”,后一句却说“宝塔”如何,前后叙述的角度不一至;句②两句都是说“宝塔”如何,叙述角度一致;前后句的衔接显然比句①好。句③前后两句都是从“他们”切入的,可是读起来明显不顺畅,中间仿佛断了“气”。其实,句④的叙述角度仍然是“他们”,只是因为前句说“他们……学习……技术活”,后一句用“这些话”作复指,前后句的衔接便更紧密了。因此答案应选D。

试题详情

连贯,就是连接贯通。这是从组合语段乃至成篇的角度提出的要求。要做到语句连贯,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围绕中心

围绕中心说相应的话,这是组合语段或语篇的首要条件。离开了这一点,无连贯可言。

例1: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90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这是一道高考题,怎样来选择这六句话的排列顺序呢?首先要寻找这六句话的中心是什么。通观各句可知是“文化领域却有完全不同的景观”,而这个中心是在与社会经济生活有“无限生机”作比较时提出来的,因此④在前,②在后。这“完全不同的景观”是具体情况如何?需要作出阐说,于是句①与句⑤从两个方面阐述这“景观”。这样的“景观”是怎样产生的呢?③⑥两句作出了回答。这样,一个句子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的语段便组合成功了。从解题的角度看,句①与句⑤这两个“一方面”谁先谁后呢?因为句③的“问题”作开头,自然就是句①在先,句⑤在后,否则与句③的连贯就有问题了。因此答案应选D。

试题详情

8.(1)已购牛头刨一台,望8日下午4时2号码头车接6次船平(或张平)

  (2)已购牛头刨一台8日到望车接平

  (3)货已购望8日车接平 

  (本题用拟电文的形式训练表达简明。本题告诉我们,善用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是表

  达简明的重要条件)

试题详情

7.①“无力地”属重复修饰,且与当句不协调,删去它简洁而协调;②“落下地来”与“棉

  絮一样”的雪花的姿态与“无目的”不协调,改为“四处飘落”更贴切形象;③啰嗦,

  不简练,改后更简洁;④不合常理,改后合常理 ~ 石板路中间的积雪易化,泥泞路的雪

  与泥是相混的)

试题详情

6.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的尖平,都因品种的不同而各异。(“大小”“疏密”、“尖

  平”等中心词不能少)

试题详情

5.到发搞时已捐款3万多元,图书文具一批。据了解,这批捐款及图书文具将在最近送到

  清远市的希望小学。(画线句与上文有重复,本身也有重复,就作删改。否则,广播出去,

  令人听不明白)

试题详情

4.②④10(“吞咽”与“浅尝”、“咀嚼”不是同一个逻辑层次,应删;“品尝”与“仔细咀

  嚼”同意,应删;“经常读”与“反复读”重复,应删。

试题详情

3.①③;②④改为“甚至”。(①“或”,或许,表意不准确,也是多余的,应删去;②“或”

  前后是递进关系,应改为“甚至”;③“或”应删,理由同①;④修改理由同②)

试题详情

2.①④⑤⑥(①是介词,这里可省略;④“那么”就是指“一些文化产品”,也可删;⑤“而”

  连词,删去,句子更紧密;⑥“其”指代“一些文化产品”,删去它,意思没有变化。其

  他几个词语如果删去,便影响原意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