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4993  405001  405007  405011  405017  405019  405023  405029  405031  405037  405043  405047  405049  405053  405059  405061  405067  405071  405073  405077  405079  405083  405085  405087  405088  405089  405091  405092  405093  405095  405097  405101  405103  405107  405109  405113  405119  405121  405127  405131  405133  405137  405143  405149  405151  405157  405161  405163  405169  405173  405179  405187  447090 

32.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久长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所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  )

A.秦、汉       B.南北朝          C.宋、元       D.明、清

试题详情

31.谏议制度是我国古代对皇帝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和规观的一种制度。以下制度或机构中包含谏议功能的是(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       C.刺史制度     D.军机处

试题详情

30.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对于这些观点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重农抑商,丁反对工商为末

试题详情

29.明嘉靖年间参与平倭的兵部侍郎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说:“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说明明中期倭寇猖獗的原因是(  )

A.倭寇与明乱民勾结            B.明朝国力逐渐衰退

C.中国长期忽视海防           D.限制私人海外贸易

试题详情

28.明朝后期,北方出现了“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的局面,其原因是(  )

A.明朝国力强盛,蒙古骑兵不敢进犯   B.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朝封号

C.长城的修缮防止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D.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恢复封贡互市

试题详情

27.清朝时,民间流传一首《武夷山采茶歌》,歌词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据材料可说明(  )

①清代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②清代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清代福建茶叶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④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26.史载16世纪末,朝廷一度出现“太仓粟可支十年,囧寺(即太仆寺,掌管皇帝舆马和马政的机构)积金四百余万”的状况,主要得益于哪个政策的实行(  )

A.两税法       B.一条鞭法     C.更名田       D.摊丁入亩

试题详情

25.右图是《清朝初年北京内城八旗分布图》,这说明八旗制度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促进女真族的奴隶制度发展    

B.壮大女真族正规军规模

C.加速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      

D.巩固了满州贵族的政治统治

试题详情

24.《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成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  )

A.要抑制权臣,加强皇权           

B.解除地方割据,将地方权力集于中央

C.废丞相,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设立内阁制

试题详情

23.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

A.都市的文化生活              B.乡村的文化生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话本艺术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