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012  405020  405026  405030  405036  405038  405042  405048  405050  405056  405062  405066  405068  405072  405078  405080  405086  405090  405092  405096  405098  405102  405104  405106  405107  405108  405110  405111  405112  405114  405116  405120  405122  405126  405128  405132  405138  405140  405146  405150  405152  405156  405162  405168  405170  405176  405180  405182  405188  405192  405198  405206  447090 

   考点一: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考题

1、      (09安徽蚌埠一中模拟)某公司做人事调整:

设总经理一个,配有经理助理一名;

设副经理两人,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设有6个部门,

其中副经理A管理生产部、安全部和质量部,

经理B管理销售部、财务部和保卫部;生产车间由生产

部和安全部共同管理,公司配有质检中心和门岗。

请根据以上信息设计并画出该公司的人事结构图。

解答过程:(1)计算的是2006和1600的最大共约数

(2)设置两个数较大数为M,较小数为N,

第一步,计算m除n的余数r;

第二步,除数变成被除数,余数变成除数

第三步,回到第一步,直到余数为0

考点点评:先有自然语言描述,然后才能画出程序框图。因此,自然语言是画程序框图的基础。

试题详情

 考纲对《算法初步》的要求是(1)算法的含义、流程图:了解层次---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理解层次---理解三种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层次---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选择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由此可见复习的重点是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而重中之重的是结构中的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因为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试题详情

2、高考命题趋势

  (1)高考题型:选择与填空。

  (2)难易程度:以中档题为主,基础题为辅。

  (3)高频考点: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说明:安徽09高考不会考到算法语言,因为皖南,皖北选用了不同版本教材,算法语言编写不同,答卷时学生会有地域性差别,造成教师改卷有感情因素,影响公正。

试题详情

07、08两年新课改地区加上上海程序框图共考了11题,有9题考查了循环结构,只有08年海南、宁夏考了条件结构,07上海有语言考查。且大部分题都是与数列结合。(可见安徽09也应如此,求稳)

试题详情

1、试题特点

 (1)前两年考试情况简介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教材的新增内容,2007开始第一年高考,到2009年是第三年了,前两年在新课改地区如广东、宁夏、海南、山东都出现了算法初步的问题,但都以小题呈现且都考查的是程序框图。

(2)试题特点

  显示一:考小题,考程序框图

  近两年高考中算法都考了程序框图,一个小题选择或填空--5分。

  显示二:考框图,考循环结构

试题详情

(二)考点预测题

1.(广东省湛江一中08-09高三理科数学月考试卷2009.2,数学,8)已知为直线,为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②  ③  ④

其中的正确命题序号是: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位置关系的判定,属于简单题

[答案] B

2.(江苏省盐城中学2008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题,数学,8)如图,直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均为2,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其左视图的面积为      。

[解析]本题考查三视图几面积的计算,先画出左视图,再进行求解,左视图如上图,故所求面积为

[答案]

3.(山东省烟台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模块检测,数学文科,19) 如图,已知三棱

锥A-BPC中,AP⊥PC,AC⊥BC,M为AB中点,D为PB中点,且△PMB为正三角形。

  (1)求证:DM∥平面APC;

  (2)求证:平面ABC⊥平面APC;

  (3)若BC=4,AB=20,求三棱锥D-BCM的体积。

[解析]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面面垂直的证明以及三棱锥体积的计算

[答案](1)∵M为AB中点,D为PB中点,

∴MD//AP,  又∴MD平面ABC

∴DM//平面APC。

(2)∵△PMB为正三角形,且D为PB中点。

∴MD⊥PB。

又由(1)∴知MD//AP,  ∴AP⊥PB。

又已知AP⊥PC  ∴AP⊥平面PBC,

∴AP⊥BC,  又∵AC⊥BC。

∴BC⊥平面APC, 

∴平面ABC⊥平面PAC,

(3)∵AB=20

∴MB=10   ∴PB=10

又BC=4,

又MD

∴VD-BCM=VM-BCD=

4.(沈阳二中2009届高三期末数学试题,数学理科,18)如图甲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D是AB边上的高,E、F分别是AC和BC边的中点,先将△ABC沿CD折叠成直二面角A-DC-B(如图乙),在乙图中

(Ⅰ)求二面角E-DF-C的余弦值;

(Ⅱ)在线段BC上找一点P,使AP⊥DE,并求BP.

(Ⅲ)求三棱锥D-ABC外接球的表面积.(只需用数字回答,可不写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翻折几何体的相关问题,并计算二面角的大小,以及有关点的位置的探究和球的体积计算

[答案](1)∵AD⊥CD,BD⊥CD,∴∠ADB是二面角A-CD-B的平角

  ∴ AD⊥BD  ∴AD⊥平面BCD,取CD的中点M,这时EM∥AD,∴EM⊥平面BCD

  过M作MN⊥DF于点N,连结EN,则EN⊥DF

∴∠MNE是二面角E-DF-N的平面角

  在 Rt△EMN中,EM=AD=AB=1,MN=∴EN=,cos∠MNE=

 

 (2) 在线段BC上取点P,使BP=BC=,

过P作PQ⊥CD于点Q,

   ∴ PQ⊥平面ACD

∵DQ=DC=,在等边△ADE中,∠DAQ=30

∴AQ⊥DE,∴AP⊥DE

(3)  2R= 

试题详情

(一)文字介绍

立体几何每年高考必考,一般为一小一大,小题多考位置关系的简单的概念性判断,和三视图以及面积体积,尤其三视图是新课标的新增内容,在高考中将成为命题的热点,解答题多以证明位置关系,计算角与距离为为,文科侧重于证明,理科要学会用空间向量解决相应问题。

试题详情

7.(浙江省余姚中学08-09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数学理科,19)如图,四棱锥P-ABCD中,ABCD为矩形,△PA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90°,面PAD⊥面ABCD,且AB=1,AD=2,E、F分别为PC和BD的中点.

(1)证明:EF∥面PAD;

(2)证明:面PDC⊥面PAD;

(3)求锐二面角B-PD-C的余弦值.

[解析]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及面面垂直的证明,并计算二面角

[答案]证明:(1)如图,连接AC,∵ABCD为矩形且F是BD的中点,

∴AC必经过F                 

又E是PC的中点,

所以,EF∥AP                  

∵EF在面PAD外,PA在面内,∴EF∥面PAD  

(2)∵面PAD⊥面ABCD,CD⊥AD,面PAD面ABCD=AD,∴CD⊥面PAD,

又AP面PAD,∴AP⊥CD                   

又∵AP⊥PD,PD和CD是相交直线,AP⊥面PCD

又AD面PAD,所以,面PDC⊥面PAD

(3)由P作PO⊥AD于O,以OA为x轴,以OF为y轴,以OP为z轴,则

A(1,0,0),P(0,0,1)

由(2)知是面PCD的法向量,B(1,1,0),D(一1,0,0),

                                          

设面BPD的法向量

,则

向量的夹角的余弦       

所以,锐二面角B-PD-C的余弦值

试题详情

6.(山东省烟台市2008年高三适应性练习(三),数学理科,19)如图,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AD=90°,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 点。

  (1)求证:PB//平面EFG;

  (2)求异面直线EG与BD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3)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点A到平面EFQ的距离为,若存在,求出CQ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及点面距离的求解,理科生应学会利用空间向量解决问题。

[答案]解法一:(1)证明:取AB为中点H,连结GH,HE,

∵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

∴GH//AD//EF,

∴E,F,G,H四点共面。

又H为AB中点,

∴EH//PB。

又EH面EFG,PB平面EFG,

∴PB//面EFG。

(2)解:取BC的中点M,连结GM、AM、EM,则GM//BD,

∴∠EGM(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EG与BD所成的角。

在Rt△MAE中,

同理

∴在Rt△MGE中,

故异面直线EG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假设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Q,满足题设条件,过点Q作OR⊥AB于R,连结RE,则QR//AD。

  ∵ABCD是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 ,且PA=AD=2,

∴AD⊥AB,AD⊥PA

又ABPA=A,

∴AD⊥平面PAB。

又∵E,F分别是PA,PD中点,

∴EF//AD,

∴EF⊥平面PAB

又EF面EFQ,

∴EFQ⊥平面PAB。

过A作AT⊥ER于T,则AT⊥面EFQ,

∴AT就是点A到平面EFQ的距离。

在Rt△EAR中,AT

解得

故存在点Q,当时,点A到平面EFQ的距离为

解法二: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B(2,0,0,),C(2,2,0),

D(0,2,0)P(0,0,2),E(0,0,1),

F(0,1,1),G(1,2,0)。

(1)证明:∵

即(2,0,-2)=S(0,-1,0)+t(1,1,-1)

解得s=t=2

又∵

共面。

∴PB//平面EFG。

(2)解∵

故平面直线EG与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假设在线段CD上存在一点Q满足题设条件。

,则DQ=2-m

∴点Q的坐标为()

,则

(0,0,1)

∴点A到平面EFQ的距离

不合题意,舍去。

故存在点Q,当点A到平面EFQ的距离为

试题详情

5.(南通四县市2008届高三联合考试,数学,17)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 AD=2.

(1)证明:面BDD1 B1⊥面ACD1

(2)若EBC1的中点,PAC的中点,FA1C1上的点, C1F=mFA1,试求m的值,使得EFD1P

[解析]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以及线线垂直的探究

[答案]证明(1):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 AD=2,

故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PDP

又∵D1D⊥面ABCDAPABCD

D1DAPD1DDP=D

AP⊥面BDD1B1 

APAD1C

∴面BDB1D1⊥面ACD1       

(2):记A1C1B1D1的交点为Q,连BQ

PAC的中点,∴D1PBQ,要使得EFD1P则必有EFBQ

在△QBC1中,EBC1的中点, FQC1上的点,EFBQ

FQC1的中点,即3C1F=FA1,故所求m的值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