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026  405034  405040  405044  405050  405052  405056  405062  405064  405070  405076  405080  405082  405086  405092  405094  405100  405104  405106  405110  405112  405116  405118  405120  405121  405122  405124  405125  405126  405128  405130  405134  405136  405140  405142  405146  405152  405154  405160  405164  405166  405170  405176  405182  405184  405190  405194  405196  405202  405206  405212  405220  447090 

1、试题特点

(1) 高考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考查情况

2008年的高考在全国19套试卷中,都有体现,重点考查了集合间关系、集合的运算、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四种命题等. 

  据此可知,有关集合与简易逻辑的试题是高考命题的重要题型,它的解答需要用到集合与简逻辑的基础知识、基本性质,及一些相关知识,如不等式、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其命题热点是伴随相关知识的考查,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是有关不等式的命题。

(2) 主要特点

     纵观近年来高考试题,特别是2008年高考试题,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有如下特点:

     (1)全方位. 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中,集合与简易逻辑的所有知识点都考过,虽然近几年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但每一年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点的覆盖率依然没有减小.

  (2)巧综合. 为了突出集合与简易逻辑在中学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高考强化了集合、简易逻辑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如集合与不等式、对数函数、指函数等知识的综合都有出现.

(3)变角度. 出于“立意”和创设情景的需要,集合与简易逻辑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数学思想的考查,加大了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如2008广东文的第1题,2008江西理科的第2题,从而使集合与简易逻辑考题显得新颖、生动、灵活.

试题详情

7.已知定义在正实数集上的函数,其中.设两曲线有公共点,且在该点处的切线相同.用表示,并求的最大值;

解析:设在公共点处的切线相同.

,由题意

得:,或(舍去).

即有

,则.于是当,即时,;当,即时,.故为增函数,

为减函数,∴的最大值为

试题详情

6.设函数时取得极值.

(Ⅰ)求a、b的值;(Ⅱ)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解析:(Ⅰ),由.解得

(Ⅱ)在[0,3]上恒成立即

由(Ⅰ)可知,

时,;当时,;当时,

0,1]上递增,[1,2]上递减,[2,3]上递增;∴当时,取得极大值,又.故当时,的最大值为

于是有:,解得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试题详情

5.已知函数处有极值10,则    

解析: ,∴=  ①

  ②  由①②得:

时,,此时函数无极值,舍去;

,函数处左减右增,有极小值;

此时∴18 。

试题详情

4.已知函数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且.(1)证明;(2)若z=a+2b,求z的取值范围。

解析:函数的导数

(Ⅰ)由函数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知的两个根.所以;当时,为增函数,,由

(Ⅱ)在题设下,等价于 即

化简得.此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为平面上三条直线:

所围成的的内部,由“线性规划”的知识容易求得:的取值范围为

试题详情

3.f(x)是定义在(0,+∞)上的非负可导函数,且满足xf/(x)+f(x)≤0,对任意正数a、b,若a<b则必有           (   )  (07陕西理11)

A.af(b) bf(a)                B.bf(a) af(b)

C.af(a) f(b)                 D.bf(b) f(a)

解析:xf/(x)+f(x)≤0[xf(x)]/ ≤0函数F(x)= xf(x) 在(0,+∞)上为常函数或递减,

又0<a<bf(x)非负,于是有:af(a)≥bf(b)≥0  ①     ②

①②两式相乘得: af(b) ≤bf(a),故选A。

试题详情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y=f(x)的导函数f/(x)在R上也可导,且其导函数[f/(x)]/<0,

则y=f(x)的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解析:由[f/(x)]/<0知f/(x)在R上递减,即函数y=f(x)的图象上从左到右各点处的切线斜率递减,不难看出图象②③满足这一要求。

试题详情

1.已知函数是增函数,求实数的范围。

解析:≥0在上恒成立上恒成立

上的最小值为16,故

试题详情

5.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

典型例题

例7.(2006年天津卷)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小值点( )

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函数图象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由图象可见,在区间内的图象上有一个极小值点.

故选A.

例8 .(2007年全国一)设函数时取得极值.

(Ⅰ)求a、b的值;

(Ⅱ)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思路启迪:利用函数时取得极值构造方程组求a、b的值.

解答过程:(Ⅰ)

因为函数取得极值,则有

解得

(Ⅱ)由(Ⅰ)可知,

时,

时,

时,

所以,当时,取得极大值,又

则当时,的最大值为

因为对于任意的,有恒成立,

所以 

解得 

因此的取值范围为

例9.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

思路启迪:求函数的值域,是中学数学中的难点,一般可以通过图象观察或利用不等式性质求解,也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大、最小值。此例的形式结构较为复杂,采用导数法求解较为容易。

解答过程:由得,,即函数的定义域为.

  

   又

   时,

   函数上是增函数,而的值域是.

例10.(2006年天津卷)已知函数,其中为参数,且

(1)当时,判断函数是否有极值;

(2)要使函数的极小值大于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3)若对(2)中所求的取值范围内的任意参数,函数在区间内都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导数研究三角函数和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解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答过程](Ⅰ)当时,,则内是增函数,故无极值.

(Ⅱ),令,得.

由(Ⅰ),只需分下面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时,随x的变化的符号及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0




+
0
-
0
+


极大值
 

极小值

因此,函数处取得极小值,且.

要使,必有,可得.

由于,故.

②当时,随x的变化,的符号及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0
-
0
+


极大值

极小值

因此,函数处取得极小值,且

,则.矛盾.所以当时,的极小值不会大于零.

综上,要使函数内的极小值大于零,参数的取值范围为.

(III)解:由(II)知,函数在区间内都是增函数。

由题设,函数内是增函数,则a须满足不等式组

     或     

由(II),参数时时,.要使不等式关于参数恒成立,必有,即.

综上,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例11.(2006年山东卷)设函数f(x)=ax-(a+1)ln(x+1),其中a-1,求f(x)的单调区间.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导数求法,函数的极值的判定,考查了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由已知得函数的定义域为,且

(1)当时,函数上单调递减,

(2)当时,由解得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0
+


极小值

从上表可知

时,函数上单调递减.

时,函数上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当时,函数上单调递减.

时,函数上单调递减,函数上单调递增.

例12.(2006年北京卷)已知函数在点处取得极大值,其导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如图所示.求:

(Ⅰ)的值;

(Ⅱ)的值.

[考查目的]本小题考查了函数的导数,函数的极值的判定,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 函数与方程的转化等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考查了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一:(Ⅰ)由图像可知,在,在,在,

上递增,在上递减,

因此处取得极大值,所以

(Ⅱ)

解得

解法二:(Ⅰ)同解法一

(Ⅱ)设

所以

所以

例13.(2006年湖北卷)设是函数的一个极值点.

(Ⅰ)求的关系式(用表示),并求的单调区间;

(Ⅱ)设.若存在使得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不等式和导数的应用等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Ⅰ)f `(x)=-[x2+(a-2)x+b-a ]e3-x,

f `(3)=0,得 -[32+(a-2)3+b-a ]e3-3=0,即得b=-3-2a

f `(x)=[x2+(a-2)x-3-2a-a ]e3-x

=-[x2+(a-2)x-3-3a ]e3-x=-(x-3)(x+a+1)e3-x.

f `(x)=0,得x1=3或x2=-a-1,由于x=3是极值点,

所以x+a+1≠0那么a≠-4.

a<-4时,x2>3=x1,则

在区间(-∞,3)上,f `(x)<0, f (x)为减函数;

在区间(3,―a―1)上,f `(x)>0,f (x)为增函数;

在区间(―a―1,+∞)上,f `(x)<0,f (x)为减函数.

a>-4时,x2<3=x1,则

在区间(-∞,―a―1)上,f `(x)<0, f (x)为减函数;

在区间(―a―1,3)上,f `(x)>0,f (x)为增函数;

在区间(3,+∞)上,f `(x)<0,f (x)为减函数.

(Ⅱ)由(Ⅰ)知,当a>0时,f (x)在区间(0,3)上的单调递增,在区间(3,4)上单调递减,那么f (x)在区间[0,4]上的值域是[min(f (0),f (4) ),f (3)],

f (0)=-(2a+3)e3<0,f (4)=(2a+13)e-1>0f (3)a+6,

那么f (x)在区间[0,4]上的值域是[-(2a+3)e3a+6].

在区间[0,4]上是增函数,

且它在区间[0,4]上的值域是[a2+,(a2+)e4],

由于(a2+)-(a+6)=a2a+=()2≥0,所以只须仅须

(a2+)-(a+6)<1且a>0,解得0<a<.

a的取值范围是(0,).

例14 (2007年全国二)

已知函数

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且

(1)证明

(2)若z=a+2b,求z的取值范围。

[解答过程]求函数的导数

(Ⅰ)由函数处取得极大值,在处取得极小值,知的两个根.

所以

时,为增函数,,由

(Ⅱ)在题设下,等价于 即

化简得

此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为平面上三条直线:

所围成的的内部,其三个顶点分别为:

在这三点的值依次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小结:本题的新颖之处在把函数的导数与线性

规划有机结合.

考点4 导数的实际应用

建立函数模型,利用

典型例题

例15. (2007年重庆文)

用长为18 cm的钢条围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框架,要求长方体的长与宽之比为2:1,问该长方体的长、宽、高各为多少时,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是多少?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设长方体的宽为x(m),则长为2x(m),高为

.

故长方体的体积为

从而

V′(x)=0,解得x=0(舍去)或x=1,因此x=1.

当0<x<1时,V′(x)>0;当1<x时,V′(x)<0,

故在x=1处V(x)取得极大值,并且这个极大值就是V(x)的最大值。

从而最大体积VV′(x)=9×12-6×13(m3),此时长方体的长为2 m,高为1.5 m.

答:当长方体的长为2 m时,宽为1 m,高为1.5 m时,体积最大,最大体积为3 m3

例16.(2006年福建卷)统计表明,某种型号的汽车在匀速行驶中每小时的耗

油量(升)关于行驶速度(千米/小时)的函数解析式可以表示为: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I)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要耗油多少升?

(II)当汽车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多少升?

[考查目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及其应用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过程](I)当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小时,

要耗没(升).

答:当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17.5升。

(II)当速度为千米/小时时,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小时,设耗油量为升,依题意得

  

时,是减函数;当时,是增函数.

时,取到极小值

因为上只有一个极值,所以它是最小值.

答:当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时,从甲地到乙地耗油最少,最少为11.25升.

试题详情

考点1  导数的概念

对概念的要求: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掌握导数在一点处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例1.(2007年北京卷)的导函数,则的值是  

[考查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计算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解答过程]

故填3.

例2. ( 2006年湖南卷)设函数,集合M=,P=,若MP,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

A.(-∞,1)  B.(0,1)   C.(1,+∞)   D. [1,+∞)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集合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由

综上可得MP时,  

考点2  曲线的切线

(1)关于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

求曲线y=f(x)在某一点P(x,y)的切线,即求出函数y=f(x)在P点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

(2)关于两曲线的公切线

若一直线同时与两曲线相切,则称该直线为两曲线的公切线.

典型例题

例3.(2007年湖南文)已知函数在区间内各有一个极值点.

(I)求的最大值;

(II)当时,设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若在点处穿过函数的图象(即动点在点附近沿曲线运动,经过点时,从的一侧进入另一侧),求函数的表达式.

思路启迪:用求导来求得切线斜率.

解答过程:(I)因为函数在区间内分别有一个极值点,所以内分别有一个实根,

设两实根为(),则,且.于是

,且当,即时等号成立.故的最大值是16.

(II)解法一:由在点处的切线的方程是

,即

因为切线在点处空过的图象,

所以两边附近的函数值异号,则

不是的极值点.

,且

,则都是的极值点.

所以,即,又由,得,故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因为切线在点处穿过的图象,所以两边附近的函数值异号,于是存在().

时,,当时,

或当时,,当时,

,则

时,,当时,

或当时,,当时,

的一个极值点,则

所以,又由,得,故

例4.(2006年安徽卷)若曲线的一条切线与直线垂直,则的方程为(  )

A.        B.

C.        D.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即在某一点的导数为4,而,所以在(1,1)处导数为4,此点的切线为.

故选A.

例5. ( 2006年重庆卷)过坐标原点且与x2+y2  -4x+2y+=0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 (  )

A.y=-3xy=x  B. y=-3xy=-x  C.y=-3xy=-x  D. y=3xy=x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和圆的方程、直线方程等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过程]解法1:设切线的方程为

故选A.

解法2:由解法1知切点坐标为

故选A.

例6.已知两抛物线, 取何值时有且只有一条公切线,求出此时公切线的方程.

思路启迪:先对求导数.

解答过程:函数的导数为,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①

曲线在点Q的切线方程是

                     ②

若直线是过点P点和Q点的公切线,则①式和②式都是的方程,故得

,消去得方程,

若△=,即时,解得,此时点P、Q重合.

∴当时有且只有一条公切线,由①式得公切线方程为 .

考点3  导数的应用

中学阶段所涉及的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都是可导函数,导数是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而有力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函数的单调性,以“导数”为工具,能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我们解决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提供了一种简明易行的方法,进而与不等式的证明,讨论方程解的情况等问题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中学数学思想方法.复习时,应高度重视以下问题:

1.. 求函数的解析式; 2. 求函数的值域; 3.解决单调性问题; 4.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