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主要原则:
(1)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2) 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承转进入第三个问题治理措施和经验
[板书]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10分钟)
给学生展示材料--沙坡头的治沙“绝招”,并讨论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
学生交流发言:措施(5分钟)
[板书]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老师点拨:图4.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宜在西北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主要有三类:一是肉质植物,如图4.14中的a类植物,这种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备大量水分,接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暂短的降水过程中收集水分;二是根系庞大的植物,如图4.14中的b类植物,根系庞大并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三是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如图4.14中的c类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强烈缩小和退化,以减少叶面的蒸腾,如梭梭、柠条和沙拐枣等根系庞大的植物是优良的固沙植物。(5分钟)
[板书]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的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练习:
怎样理解“消除贫困是制定有效防治荒漠化战略和对策的核心”?
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5分钟)
1.概念
2.讲授新课
[板书]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根据学生自习课上的预习,让学生回答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之后老师总结性讲解:①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展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联结在一起形成荒漠化或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②从形成机制看,风力、流水、化学、物理这四种外力过程造成土地退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如风沙活动造成的土地风蚀,粗化以及沙丘形成和发展;流水侵蚀造成的劣地和石质坡地,次生盐渍化和水渍化等。③人类活动导致了植被破坏,破坏了植被也就破坏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从而形成荒漠化的土地。
[板书] 一.荒漠化的成因(5分钟)
本节课型为新授课,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板书设计。
1.复习导入
本节的导入采用问题式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2个问题: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各具有什么特征?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之后承转进入第二个环节。
3.逻辑方法: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采用此方法。
位置、地形→气候(干旱)
荒漠化
人为因素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