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423  405431  405437  405441  405447  405449  405453  405459  405461  405467  405473  405477  405479  405483  405489  405491  405497  405501  405503  405507  405509  405513  405515  405517  405518  405519  405521  405522  405523  405525  405527  405531  405533  405537  405539  405543  405549  405551  405557  405561  405563  405567  405573  405579  405581  405587  405591  405593  405599  405603  405609  405617  447090 

2、品读第三段

(1)、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地坛--时间流逝 老柏树--生命苍幽 太阳--亘古不变)

(2)、描写地坛的语句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剥蚀--琉璃 淡褪--朱红 坍圯--高墙 散落--雕栏  突出了时间的伟力,突出地坛历尽沧桑,浮华不再 表明地坛的荒芜、冷落)

(3)、联系上两问,讨论理解“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这句话。(A作者在这里是如何看到了时间的?看到时间,让他感受到了什么?B古园与作者有何相似性?)

(夕阳映照下的残垣断壁所显现出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让作者充分感受到了时间的伟力,感受到了个体生命的渺小。在历史与永恒面前,个体生命及个人不幸的无常与偶然是多么微不足道地坛历尽沧桑,浮华不再,作者遭遇不幸,生命无常。生命是什么?是永久的辉煌,是暂时的破败?是剥蚀的琉璃是永恒的太阳还是苍幽的古柏,这一切引发他思考寻找个体生命在历史时间面前的位置与价值。)

试题详情

1、速读第一至五段:

(1)、史铁生残废后的思想情绪状态怎样?(无工作 没去路 迷茫 逃避)

(2)、作者残了双腿之后,他灵魂的栖息地在哪里?,哪些语句表明了二者的缘分?(地坛 宿命 古园等了我四百年)?

试题详情

2、读有关史铁生的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那年18岁。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 

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试题详情

作者讲述在我残废之初,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渺茫暗淡的前途,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的园子。

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感受作者内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也使作者从中受到生命的启示。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正是这并不衰败的园子,成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引发了他对生命的长久思考。他思考了什么?思考了关于死的事,思考了为什么要出生。思考了怎样活的问题。这些困扰作者心灵的问题,是古园给了他启示与答案,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坚定地迈上了人生道路。

这部分描摹细致,感受深刻,写得深沉而令人心碎,执着而引发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学方法:

地坛,它融入了作者由于视角的独到而对人生的感悟,是作者生命重生的泉源。教学中,立足文本,以读带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品味语言中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作者在地坛的启思下思想涅槃的心路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意志情感。

教学程序:

试题详情

(四)参透深意,提升认识。我们之所以宽容异见,正是因为追求创新,尊重真理。

试题详情

(三)深入文本,阐发思辨。

1.人们为什么不能宽容漫游者?

2.人们的生存状态(无知山谷),人们的思想状态(律法的禁锢),人性中的劣根性。

3.人们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试题详情

(二)整体感知,找寻触点。这是一个要引领人们走向新世界的美好家园的漫游者,却死在了人们沉重的石块下,这于漫游者来说,真可谓悲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