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429  405437  405443  405447  405453  405455  405459  405465  405467  405473  405479  405483  405485  405489  405495  405497  405503  405507  405509  405513  405515  405519  405521  405523  405524  405525  405527  405528  405529  405531  405533  405537  405539  405543  405545  405549  405555  405557  405563  405567  405569  405573  405579  405585  405587  405593  405597  405599  405605  405609  405615  405623  447090 

逝去的已为陈迹,一个凄迷的王朝背影已渐行渐远,欣赏这凄美的曲词,汲取其文字的滋养,这远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让我们再次用心灵去感悟这泣血带泪的末世哀歌吧!(再次诵读)

[参考文献]

1、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2、《中学语文参考》

试题详情

文中不着一“哀”字,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那浓得化不开的哀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 “凄凉画面悲伤情”为探究小话题,通过语言的品味,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份哀情的?提出要求:

(1)   既然是探究,就必须立足于文本,揣摩语言,不能做架空的分析和主观猜测。可以运用学过的诗词鉴赏的方法:诵读悟情、化诗为文、揣摩字词、表现技巧等

(2)   探究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探究的顺利推展要靠同学们集体的力量。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来围绕话题进行探究。

(3)   探究必须从点上细化升华,七支曲子不可能要求大家面面俱到,所以,可以选取你认为最能表现哀情的一支曲子或几句话进行探究。

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将赏和读结合起来,并且贯穿“哀”字的三重意蕴:物是人非、亡国破家、千古兴亡进行赏析,体会这“残山梦”中,既包蕴着对“权奸误国”的不堪回首和一腔怨愤,也包蕴着对殉难诸臣的凭吊怀念,一往情深。

(教师小结)“当年真是戏,近日戏如真。两度旁观者,天留冷眼人。”当年的旁观者看到的是当时南明王朝像曲折生动的戏剧一样的疾变,现在回头却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历史留下的真实。正是这种真实,给他一种极为浓厚的人生悲伤感。正如孔尚任诗中所说:“渔樵同话旧繁华,短梦寥寥记不差。曾恨红笺衔燕子,偏怜素扇染桃花。笙歌西第留何客?烟雨南朝换几家?传得伤心临去语,年年寒食哭天涯!”(学生齐读)

试题详情

苏昆生由远及近,看见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百感交集,抚今追昔,慷慨悲歌,一口气唱出了七支曲子,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初读时体会到的情感,来品读这七支曲子。(全班齐读前两支曲子,两个学生各读两支曲子,教师范读第七支曲子)

明确全文沉郁悲怆、哀切的情感。

试题详情

解读文学作品,深入品味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言为心声”,而品味语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现在,就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问:我们跟随苏昆生这位明末遗民故地重游,找一找他重游了南京的哪些地方?

明确:郊外--孝陵--故宫--秦淮河--长板桥--旧院

试题详情

2.诵读曲词,揣摩语句,体会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课型和教法:赏读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1.初步了解传奇曲词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初步解读传奇剧本的能力;

试题详情

1.学生诵读,思考讨论:①豹被誉为自然的神祗、山林的英雄,它优雅尊贵,强劲有力,是什么原因让它变成这样了? ②换位思考:若被囚禁的是人呢?

试题详情

3.赏析第3节:①外形:四肢静寂  ②原因:有一幅图像浸入  ③思想:在心中化为乌有

试题详情

2.赏析第2节:①外形:步容柔软 ②原因:在极小的圈中旋转 ③思想:伟大的意志昏眩。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