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第一句话说:“玛蒂尔德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一个“也”字揭示了悲剧产生的两个原因,既有社会因素,那个奢靡的社会浸染了她;也有自身性格的原因,追求上流社会生活、爱慕虚荣败坏了她。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项链》,故事悲剧性的结局,不就是在提醒我们大家:人生切莫像玛蒂尔德一样,让项链变成锁链!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脚踏实地地用诚实与勤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乃至理想吧!谢谢大家!
将 进 酒
随州市曾都区第一高级中学 池立贤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诗中蕴涵的感情,从而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及自我形象。
[文本解读]
此诗作于玄宗天宝十一载,时诗人已52岁。自长安放还以后,南北漫游,已历九载,年逾五旬,尚天涯漂泊,其仕途失意,理想幻灭可想而知。这次与友人岑勋共访颍阳元丹丘,颇有宴饮之乐。此诗着力刻画的是诗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借劝酒为名吐胸中块垒。全诗的基调是豪放的,但思想感情却十分复杂。
[教学思路]
诗歌重在诵读,诵读中体味诗人的感情。本课力求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
[教学过程]
提问:十年艰辛是对玛蒂尔德虚荣心的惩罚,而结果发现那条项链是假的无疑是对她虚荣心再次沉重的打击,这里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目的?
明确:可从两方面入手,即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
自身原因(性格悲剧):讽刺其爱慕虚荣,同情其十年艰辛,肯定其勤劳质朴。
社会原因(社会悲剧):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5、提问:在同学们对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类似这样的悲剧以后还会不会在她身上重演呢?
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玛蒂尔德的性格中除了十年之前的爱慕虚荣和十年之后的勤劳质朴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性格特征?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诚信、坚强等
小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关怀”,其实任何一个人物,她的性格都不会是静止的、片面的、简单的,而应该是发展的、立体的、复杂的。虽然玛蒂尔德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也有可爱的值得肯定的一面,作者对她既有批判也有同情。玛蒂尔德丢掉项链后,由爱慕虚荣而迫不得已地走向生活实际。
3、学生讨论:十年之前的玛蒂尔德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爱慕虚荣
小结:刚才同学们从许多方面说明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这一性格特征,而本文的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最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揣摩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师归纳:七个“梦想”(有梦想本没有错,如果你脚踏实地去实现它,它就会有意义;可是玛蒂尔德她所追求的那些东西对她来说都是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就像是空中楼阁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注定了她最后的悲剧)
四个“陶醉”(舞会上她的梦想得到了实现、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一个“回想”(十年的艰辛生活并没有彻底地去除她的虚荣心,可见其是根深蒂固的。)
教师小结并提问:通过对玛蒂尔德言行举止,尤其是心理活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爱慕虚荣是她十年之前性格中的基本特征,那么联系十年之后的玛蒂尔德让我们再次品味课文中的那句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么大家认为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
学生讨论之后自由发言
2、教师提问:十年如此艰辛的生活使她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一个穷苦、勤劳、质朴的劳动妇女形象
过渡语:可就是这样一个勤劳、质朴的女性,付出的十年艰辛到头来只是为了一串假钻石项链,命运为何如此地捉弄她呢?请大家看到课文中的这样一句话: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于十年之后拥有了这些优秀品质的玛蒂尔德来说,丢项链这件事无疑是成全了她。可对于十年之前的她、对于她那种根深蒂固的虚荣心来说也是成全吗?只有当我们真正了解十年之前的她是个怎样的人之后才会有比较完整的答案。
1、教师:“丢项链”导致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折,同时也改变了她的性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为了赔项链,为了偿还债务,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教师范读课文有关内容)
3、教师提问:有人评价本文的结尾既出乎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换言之,也就是说在前文中早已埋下伏笔。请同学们找找看有几处这样的伏笔。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小说的伏笔
总结情节设置特点:构思精巧、波澜起伏
2、多媒体显示四幅图画,请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
明确关键词:借----丢----赔----识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主要人物,梳理主要情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