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433  405441  405447  405451  405457  405459  405463  405469  405471  405477  405483  405487  405489  405493  405499  405501  405507  405511  405513  405517  405519  405523  405525  405527  405528  405529  405531  405532  405533  405535  405537  405541  405543  405547  405549  405553  405559  405561  405567  405571  405573  405577  405583  405589  405591  405597  405601  405603  405609  405613  405619  405627  447090 

2.提示鉴赏方法,让学生自由从五支曲词中自由选取一至两支进行鉴赏。(自由朗读、充分讨论)

试题详情

1.读曲词,找出这五支曲词依次描写的景点。

   明孝陵、明故宫、秦淮河、长桥、旧院

试题详情

4.齐读

试题详情

3.引导学生品味“残军”、“废垒”、“瘦马”、“空壕”所表现的败景凄情。

[北新水令]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

试题详情

2.有感情地朗读曲词,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用字。(残、废、瘦、空)

试题详情

1.听昆曲唱段,体会曲词的感情基调。(凄凉)

试题详情

哀江南

黄冈中学  胡祥学

文本解读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王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南明的兴亡。南明灭亡之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怆的曲子。

《哀江南》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寄寓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总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臣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骈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读----议-----品”的赏读过程,让学生学会曲词的鉴赏方法。

试题详情

用本诗中的语言概括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此题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思想积极的一面,从而受到鼓舞。

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感情可谓变化万端,转换急切。请你依照下列句式,概括地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例:这是一个傲岸不羁的李白,他直斥钟鼓馔玉不足贵。

小结:这是一个交织着复杂感情的李白,但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对人生价值宣言的一声呐喊中,我们知道他依然没有放弃他伟大的抱负,纵观其一生,乐观自信,豪迈飘逸是他不变的风格,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他思想的主流。

试题详情

这首诗由悲而喜,由喜而乐,由乐而愤,由愤而狂,千头万绪,最终归结于一个“愁”字,回应篇首一悲,如大河奔流,气势澎湃,曲折有致,纵横捭阖,读来荡气回肠,酣畅淋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