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05795  405803  405809  405813  405819  405821  405825  405831  405833  405839  405845  405849  405851  405855  405861  405863  405869  405873  405875  405879  405881  405885  405887  405889  405890  405891  405893  405894  405895  405897  405899  405903  405905  405909  405911  405915  405921  405923  405929  405933  405935  405939  405945  405951  405953  405959  405963  405965  405971  405975  405981  405989  447090 

14.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增长,在  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沙棘叶片光
合色素总量
(mg·g1)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
率(释放O2mg·
m2·h1)
有机质含
量(%)
氮含
量(%)
表层-60
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2.44
96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2.82
1280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组     ,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        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      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解析:(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应采用样方法。(2)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生长遵循“S”型曲线;从曲线中看出,在2002-2004年(区段),曲线斜率最大,表明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3)从表中数据看出,山坡地土壤肥力比河滩地大,含水量小,而光合作用总量小,说明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设计实验时,B组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结果A组由于含水量大而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4)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为减少环境污染,可以采用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答案:(1)样方 (2)“S”型 2002-2004

(3)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

(4)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引入沙棘木蠹蛾的天敌等合理答案均可)

试题详情

13.下图中,表示a、b两种生物生活在同一种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请根据3个图中曲线所表示的内容,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认为用哪个图的曲线表示白蚁与其肠道内的鞭毛虫之间的关系最合适  

(2)你认为图①曲线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其中a表示  ,b表

  

(3)你认为哪个图能反映出竞争排斥原理的内容   。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的是  

解析:图①曲线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因为从曲线分析,两曲线之间存在着“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变动关系,其中b曲线的数量变动是随a曲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图②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就会发生激烈的竞争,如生态位完全重叠会出现竞争排斥现象,图②曲线反映的是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竞争结果;图③曲线表示的是共生关系,如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白蚁和其肠道中的鞭毛虫等的关系。

答案:(1)③ (2)捕食 被捕食者 捕食者 (3)② b

试题详情

12.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为此对实验组的处理应是除去光即放在黑暗中培养,对照组应不做处理,即放在光下培养,对于结果的预测实验组是生长不良,对照组则是生长良好,故本题的正确组合应是实验组为①③⑥,对照组为②④⑤。

答案:B

试题详情

11.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拟谷盗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

B.在本实验中,引起甲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湿度

C.两种拟谷盗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均不能共存

D.在本实验中,引起乙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解析:甲、乙拟谷盗是两个物种,都以粮食为食,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引起甲、乙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湿度和温度;两种拟谷盗在干热、湿温、干温、湿冷等条件下可以共存。

答案:A

试题详情

10.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如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

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多

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

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

解析:藻类种数越多,多样性越高,从图中看出滨螺密度超过一定值时,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数越少。

答案:B

试题详情

9. (2010·江苏名校联考)如图所示,曲线1和曲线2

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

A.温度在t1-t2范围内时,物种2竞争力小于物种1

B.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大于物种2

C.物种1的竞争力始终小于物种2

D.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2能更好地生活,物种1生活不好

解析:图中显示在t2-t3温度范围内物种2竞争力更强,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段内物种1的竞争力较强,温度在t1-t2或t3以上时,相同条件下培养物种1、2,物种1能更好地生活。

答案:A

试题详情

8.(2009·天河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使原产本地的蜗牛也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

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巴西蜗牛大肆吞食菜地的蔬菜,蜗牛与蔬菜之间是捕食关系。由于巴西蜗牛的逃逸,使原产本地的蜗牛几乎绝迹,说明巴西蜗牛与原产本地的蜗牛之间是竞争关系。

答案:C

试题详情

7.如图表示的是硅藻和一些非生物因子季节性的变化,数据来自北温带海洋的上层。以下哪项对图的解释是正确的                       ( )

A.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始终呈正相关

B.硅藻数量增加会降低磷和硝酸盐的含量

C.提高光照强度会增加水中各种养分的含量

D.光照强度的提高会促进分解者的代谢,从而使水中养分降低

解析:由光照强度与硅藻数量曲线判断A项为错误的;提高光照强度时,水中无机养分磷和硝酸盐的含量会减少;由图中无法得出光照强度的提高对分解者的代谢有影响。

答案:B

试题详情

6.一块疏于管理的玉米田,由于没有间苗和锄草,其产量极低。仅从这一角度分析,造成该农田减产的生物因素是                       ( )

A.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少         B.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

C.种内斗争和竞争           D.竞争和种间斗争

解析:间苗是指去除多余幼苗,使留下的植株占有适当空间的田间管理技术。如果玉米田没有间苗和锄草,就使玉米植株过密,杂草增多。玉米植株过密,导致种内斗争加剧;杂草增多,导致竞争加剧。种内斗争和竞争使该农田减产。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08·广东高考)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菟丝子属寄生生活,吸收果树的水分和营养,常生于寄主的树冠层,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对寄主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