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有关问题。
[知识梳理 双基再现]
2.会用和推导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公式。
1.会用“面积法”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
5、(2007盐城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B )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纲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往Al(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作业]
4、(2007潍坊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L2mol·L-1的氢氧化铁溶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3、今有下列两组单质Ⅰ:F2、S、Cl2、Br2 Ⅱ:Fe、Na、Al、Si
(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它跟其他单质属于不同“类”。将挑选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右边相应的表格内。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
组别 |
第Ⅰ组 |
第Ⅱ组 |
||
被挑选出的单质 |
S |
Si |
Fe |
Fe |
挑选依据 |
B |
A |
C |
D |
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
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
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2)Ⅱ组中一种物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写出该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3)Ⅰ、Ⅱ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如何用较简便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电解质HI使Fe(OH)3胶体聚沉产生Fe(OH)3沉淀。
b、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OH)3+6H++2I-=2Fe2++I2+6H2O。
[高考模拟]
2、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C )
A、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C、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1、“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对所得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一定是溶液;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③有丁达尔效应;④可以全部透过滤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制备Fe(OH)3胶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浓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且不能过量。(2)不能长时间过度加热。(3)不能搅拌。
[基础训练]
分散系 |
溶液 |
胶体 |
浊液 |
分散系颗粒直径大小 |
<10-9m |
10-9m-10-7m |
>10-7m |
分散质微粒成分 |
离子或小分子 |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
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
外观特征 |
均匀、透明 |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
浑浊、不均匀、不透明 |
稳定性 |
稳定,静置无沉淀 |
较稳定 |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
能 |
能 |
不能 |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 |
能 |
不能 |
不能 |
鉴别方法 |
无丁达尔效应 |
有丁达尔效应 |
静置分层或沉淀 |
分类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固溶胶、液溶胶、 气溶胶 |
悬浊液、乳浊液 |
实例 |
食盐水、蔗糖溶液 |
Fe(OH)3胶体、果冻、 豆浆、肥皂水、血液、 雾、云、烟 |
泥水、牛奶 |
[思考感悟]
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该粒度恰好能对可见光产生散射作用,使从侧面看到一条光路。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